财经要闻:主产区粮食收购最新进度
2015-01-15 10:30 来源:中华粮网
主产区粮食收购最新进度 据国粮局统计,截至1月10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263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42万吨;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334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22万吨;内蒙古、黑龙江等5个大豆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大豆147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69万吨。
国内食用油价格继续回落 据商务部监测,上周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小幅上涨。粮食价格保持平稳,其中大米、面粉价格均与前一周持平。食用油价格继续回落,其中豆油、菜籽油价格比前一周分别下降0.3%和0.1%,花生油价格与前一周持平。禽、蛋价格小幅回落,其中白条鸡价格下降0.1%,鸡蛋价格下降1%。肉类价格整体走低,其中羊肉、猪肉、牛肉价格分别下降0.9%、0.5%和0.2%。
以省长责任制确保粮食安全
2015-01-13 08:06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在2015年1月8日召开的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来自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的高层官员提出,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准确把握粮食流通发展的新趋势,赢得粮食流通改革的主动权。
长期以来,作为国家经济之基,中国粮食产业面临复杂的格局,一方面,粮食连年增产,为国民经济稳定和中央宏观调控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粮食生产、流通已形成政策依赖,市场化改革面临艰难局面。
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推进,粮食贸易全球化、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内粮食市场运行的各种矛盾进一步交织累积。
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粮食供求总量紧平衡与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并存,托市价格面临双重挤压与保护粮农利益、国际粮食资源的适度利用与冲击国内市场矛盾凸显。
在此形势下,下一步改革既要破除粮食领域多年体制机制弊端,又要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与粮食市场、保障粮食安全。
五大新局倒逼粮食流通改革
自2004年以来,在中央持续的政策支持下,粮食生产进入黄金时代,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刚刚过去的2014年,国内粮食产量达到6.07亿吨,实现史无前例的粮食“十一连增”。
但近年来,在国内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与流通逐渐衍生出一些新矛盾,亟待改革破解难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将之总结为五个方面:从粮食供给观察,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基本稳定在1万亿斤水平之上,告别粮食短缺时代,但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未根本改变。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51.5%,还有近半数的耕地是“望天田”。
徐绍史指出,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必须改变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从粮食需求分析,随着我国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镇化发展,粮食总消费继续保持刚性增长,粮食总体上处于紧平衡,优质粮食品种趋紧,大豆对外依存度高。
与此同时,受经济增速下降、能源价格下跌以及进口替代等因素影响,粮食消费增速有所放缓,玉米、籼稻等品种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必须加强对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引导,更加注重提高粮食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就国际贸易比较优势而言,由于国内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国内粮食生产成本逐步增加,而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呈下跌态势。
来自国家粮食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广东港每吨国产玉米、大米、小麦分别比同品种进口完税价高出750元、900元和500元左右,玉米价差甚至一度超过1000元,三大谷物品种配额外进口的价格逼近“天花板”。与此同时,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抬高。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分析说:“在这种双重挤压的状况下,单纯依靠敞开收购、提高托市收购价格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空间越来越小、效应越来越弱,现行粮食收储政策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从粮食生产经营方式看,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兴起,粮食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趋势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成为发展方向。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依靠增加直接补贴刺激粮食生产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
“对粮食市场的过多直接价格干预可能抑制市场机制作用甚至扭曲市场,粮食库存过多集中在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手中,粮食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需要加快完善。”徐绍史说。
深化改革摈弃政策依赖
改革的根本目标和基础在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刚结束不久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国务院要求,我国农业全面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当务之急在于提高地方在粮食生产中的积极性,国家粮食局一位高层官员在发言中说:“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粮食产量一旦垮下去,几年回不过来。”部分地方粮食部门的干部亦指出,在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背景下,一些地方粮食安全意识有所淡化,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存在过度依靠中央的现象。
任正晓指出,要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为核心,进一步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是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他说,下一步各地要尽快出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具体措施,切实把粮食安全各项责任落到实处。本刊了解到,2014年,山西、云南、广东等部分省区已将粮食安全责任全面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针对粮食收储体制改革,徐绍史强调:“核心是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逐步建立地方储备与中央储备协调运行机制。”
他说,要积极探索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订单收购,与粮食生产者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变政府收储的压力为促进粮食收购市场健康发展的动力。
《瞭望》新闻周刊获悉,针对当前主产区的粮食收储压力,2015年,国家将加快推进1000亿斤粮仓建设,“危仓老库”建设亦将加大力度。在投融资机制方面,将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粮仓建设,发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投资的最大效用。
就粮食经营领域,徐绍史指出,要积极推进粮食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化经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任正晓也表示,粮食行业要开启新的发展路径。“彻底摒弃‘靠国家政策吃饭、靠政府投入发展’的依赖思想,彻底转变‘坐等收粮、坐店卖粮’的传统经营方式。”他说。
譬如,引导粮食行业融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与种粮农户特别是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结成经营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又如,创新经营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食”“粮”并进,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下一步除各级储备粮管理企业和军粮供应企业保持国有独资或控股外,其他国有粮食企业将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粮食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同时,改革鼓励粮食企业的对外合作,支持有条件的粮食企业“走出去”,力争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
另外一个大动作即是加强粮食法制建设,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治手段为主转变,全面推进依法治粮。
在此背景下,粮食法立法进程有望加快,粮食经营者信用能力建设提速,将建立全国统一的粮食经营者信用体系,以法治手段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
改革坚守四条底线
从长远观察,新常态下紧平衡仍将是我国粮食供求的长期态势。因此,徐绍史指出,粮食流通改革要有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具体落实中要坚持四条底线:第一,坚决守住总量安全底线。他说,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情况下,必须克服麻痹思想,建立健全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继续发展粮食生产,充实粮食储备,搞好总量平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第二,坚决守住粮食质量安全底线。徐绍史说,当前,粮食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毒素超标,粮食收购存储运输过程中霉变污染,储存粮食品质下降,以及粮食加工过程中不符合质量标准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粮食质量安全治理,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第三,坚决守住农民增收底线。要把国家支农惠农强农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协调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抓好粮食收购,继续认真落实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决不能出现农民“卖粮难”,切实维护种粮农民利益。
第四,坚决守住市场稳定底线。要在保证市场供应的前提下,加强储备粮吞吐和进出口调节,稳定粮食供求关系,确保粮食价格不出现大的波动。
抓好粮食生产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2015-01-12 08:42 来源:中华粮网
1月9日下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重点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坚持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加强法治保障,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2015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重点。一是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积极发展现代渔业。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科技运用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统筹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屠宰监管,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加强农机作业薄弱环节与后续服务,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三是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组织实施好重大工程项目,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化农业资源养护,强化农业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置。四是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优化农产品市场调控,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五是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法治建设。完善改革农业补贴政策,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保险支农,推动完善农业法律法规,深化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依法行政工作机制。六是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对外合作。
会议听取了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创建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为推动示范区建设、引导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营造良好环境。要采取切实措施,发挥好奖补政策效应,不断激发示范区加快农业改革与建设的积极性,始终走在农业现代化前列。要探索模式,继续深入研究分析不同示范区的发展模式,总结出一些带有共性的典型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会议就推进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会议指出,同步推进农业协同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对夯实区域协同发展基础、确保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顺利实现意义重大。要立足京津冀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经济差异等现实,推进京津都市现代农业和河北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以推进产业、市场、科技、生态、体制机制协同发展为重点任务,形成优势互补、利益相连的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新格局。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来源:农业部网站)
粮食企业兼并重组潮起:中粮或成先行者
2015-01-14 08:29 来源:中华粮网
1月8日,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指出,要积极推进粮食企业兼并重组,除各级储备粮食企业外,其他国有粮食企业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这是粮食行业主管部门首次提出在国有粮食企业中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目前粮食行业兼并重组以及启动混合所有改革最早的是央企中粮集团。中粮集团连续合并华粮集团、华孚集团,收购荷兰Nidera、来宝农业有限公司,并将可能与Nidera、来宝农业整合整体上市。
去年7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中央企业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工作,其中中粮集团被选为开展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
不过,中粮集团方面表示,中粮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有等国资委确认批下来,才会对外公布。
河南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徐蕴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当前形势下,国有粮食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具体目标还不很清晰,还没有明确的方案,方向可能是股份制、私有化。
先锋军中粮
对于这一轮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称,下一步,除各级储备粮管理企业和军粮供应企业保持国有独资或控股外,其他国有粮食企业将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粮食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事实上,近几年粮食行业兼并重组重点在中央级粮食企业的整合上,其中中粮集团是兼并重组的主力军。
中粮集团最新一起兼并重组发生在2014年底。去年11月26日晚间,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
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华孚集团是国资委管理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注册资本13.34亿元。华孚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是食糖、猪肉的政策性收储。2011 年,华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8.35 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5 亿元。
合并华孚集团前,在国际粮食市场,2014年上半年,中粮集团连续发力收购荷兰Nidera51%和来宝农业51%控股权。
去年10月28日,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收购Nidera和来宝农业各51%控股权,中粮集团与厚朴基金、淡马锡等跨国投资集团共出资30亿美元多一点。
当时宁高宁表示,并购的动因是改善中国对海外粮油的需求,同时带来全球粮食投资收益。
此次并购使中粮得以深入参与世界主要地区粮油的生产和采购,为中粮成为全球主要的粮食贸易平台奠定基础。
与中粮联手的厚朴基金、淡马锡、渣打私募股权投资等财务投资人则希望整合后的公司成为全球主要的农业公司,不仅能改变现有ABCD四大粮商格局,并超越其他四大粮商。目前中粮与Nidera、来宝农业业务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三。
此前,中粮还先后并入了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中谷粮油集团、华粮集团等。分析师马文峰表示,之前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主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变成规范的公司制企业。中粮集团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典范,但与国际性粮食企业相比实力还不算强大,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混改与走出去猜想
对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徐蕴辉表示,上一轮国企改革是产权改革,这轮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方向应该是股份制改革,包括私有化。
马文峰表示,国有粮食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家保留股权,按资产获取收益,市场化经营,当企业经营好盈利时,国家按股权分红;经营不好也要保障国有股权保值。混改后的国企要有市场平均利润。小的国有粮食企业可以卖掉,所得收入投入到社保中。
尽管国有粮食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还没有具体方案,但是按照国资委公布的“首批国资改革四项试点”内容,可以猜测出其可能的改革方向和范围。
在推动央企混改试点上,国资委指出,重点在6个方面对混合所有制试点进行探索:一是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有效制衡、平等保护的治理结构;二是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三是探索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四是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五是探索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有效监管机制;六是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国资委监事会巡视员、专职监事李保民也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产权,产权的核心是股权改革,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在实践中将各类经济实体在产业上相互融合。“国有企业的优势是管理、技术、资金、资源,讲规矩,不乱来,劣势就是体制机制的问题,民营的体制机制市场化,劣势是管理、技术、资金、资源,人才相对薄弱,容易铤而走险去犯规。”原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周放生表示,如果通过混合所有制就可以把两个体制的优势互补,劣势对冲,现阶段混合所有制就是大企业最好的产权结构体制。周放生认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是市场化,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重点是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改革,股权不设限。他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起点和终点是让国有企业管理层与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徐绍史则指出,将鼓励粮食企业的对外合作,支持有条件的粮食企业“走出去”,力争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粮商。或许中粮未来的混改模式将会对一批想走出去的各省粮食集团有很大借鉴意义。(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未来2-3年非转基因食用油将迎井喷期
2015-01-14 08:38 来源:中华粮网
我国非转基因食用油市场正在快速扩张,市场份额相对集中,加上国际油价下滑带来的成本优势,从消费趋势上研判,未来2-3年在商家推动和消费者心态上,这一市场将迎来快速井喷期。
这是记者从刚刚在广西南宁结束的珠三角食用油销售商渠道建设会议上获悉的。我国当前拥有2600万吨的食用油市场,小包装食用油占比不到20%,散装油占据8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品牌小包装食用油的市场份额可以进一步扩大,而小包装油中占据市场增幅比例最大的,是非转基因食用油。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市场上的非转基因食用油品种有数十种,包括玉米油、葵花籽油、植物甾醇玉米油、花生油、稻米油、油茶籽油、黄金比例调和油、大豆油、菜籽油等。益海嘉里食品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波介绍,非转基因食用油早在1991年就进入中国市场,但直到2005年至2006年才开始被国人认可。“非转基因食用油将在未来1-2年时间里迎来井喷时代。”
业内人士透露,由于我国非转基因大豆供应主要来源于海外市场,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的非转基因大豆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下跌,到岸价持续下滑,这为国内食用油市场腾出更多盈利空间。 (来源:北京商报)
政策快报:海关查办走私大米21.01万吨
2015-01-19 10:19 来源:中华粮网
海关查办走私大米21.01万吨 海关总署近日对外公布了2014年全国海关打击农产品走私的“绿风”专项行动的成果。2014年,全国海关共立案查办农产品走私案件13316起,案值448.98亿元,涉嫌偷逃税款92.82亿元。其中,在打击大米走私方面,全年查获大米走私刑事、行政案件467起,案值12.55亿元,涉税4.66亿元,查证走私大米21.01万吨。分析称,大米走私加大了国内粮食市场价格的下行压力,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的导致国内产区和销区粮食价格的倒挂。
21日举行临储菜油竞价销售 1月20日-21日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交易会公告显示,将于1月20日(星期二)举行国家临时存储小麦竞价销售,数量63.06万吨(江苏30、安徽23.2、湖北9.36、新疆0.5);于同日举行临储13年早籼稻竞价销售,数量50万吨(安徽4.4、江西28.8、湖北3.8、湖南13);于1月21日(星期三)举行临储进口小麦竞价销售,数量为13.9万吨(福建13.9);同日举行临储菜籽油竞拍,数量为0.65万吨(安徽0.65)。
稻米年前恐将旺季难旺 年后可能走弱
2015-01-13 10:40 来源:中华粮网
元旦刚过,国家就推出了规模空前的粮食专场交易会,这将对因年关临近、大米需求刚有所好转的稻米市场带来较大的压力,也将对市场主体的心理带来较大的冲击。以此为开端,预计后期稻米市场将面临较大的储备稻谷轮出压力,稻米价格或将面临下调。
临储稻谷大量投放
2014年12月底,国家粮油交易中心发布了将于新年1月6日-8日举办国家政策性粮食专场竞价交易会的公告。其中,将投放粳稻400万吨、早籼稻200万吨、中晚籼稻200万吨。三天之内向市场投放稻谷达800万吨,这在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还是第一次。
大量临稻谷新伊始即进行拍卖,至少向市场透露出了几层意思:一方面,经过连续收购,特别是部分主产区经过大量的托市收购后,市场稻谷粮源下降较快。截至12月31日,中晚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稻563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28万吨。个别主产区的某些稻谷品种趋紧之势有所上升。随着年关大米需求旺季的到来,为满足市场需求,需要通过投放临储稻谷来保障供应。另一方面,则是临储稻谷规模庞大,以致国有稻谷储备规模偏大,压力空前,急需进行轮出。从数量上看,经过连续托市收购,目前2014年临储稻谷数量预计在2000万吨以上(含临储早籼稻),临储稻谷总库存数量预计在6000万吨以上,占2014年稻谷产量的30%左右,相当多的主产区国有粮库因此出现了粮满为患,仓容日益趋紧。同时,规模庞大的临储稻谷资金占用也十分惊人,至2014年底预计将达2000亿元左右,财政不堪重负。从时间上看,这6000多万吨的临储稻谷中,除去今年和去年收购的5000万多吨外,2012年及以前收购的尚有1000多万吨,甚至有2007年托市收购的粳稻仍未出清,仍在本次拍卖会上进行拍卖。而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稻谷的品质将会持续下降。对那些存放已经三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的稻谷,临储已经变成了常储,也是到了该轮出的时候了。
拍卖成交情况尚可
经过连续三天拍卖,1月6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的国家政策性粮食专场(稻谷)竞价销售交易会顺利结束。计划销售稻谷总量为8029059吨,实际成交1529091吨,总成交率19.04%。虽然成交总量是近几年来少见的,但成交率一般,这与2008年和2009年临储稻谷越拍价格越高,成交火爆不可同日而语。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试分析如下:首先是销售量规模空前。虽然本次专场交易会实际成交量达1529091吨,为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以来临储稻谷拍卖单周成交量之最。但由于本次稻谷总投放量达800万吨,导致实际成交率不高。二是随着生产能力提高,当前稻谷供应能力大幅改善,这与2008年和2009年时稻米产需处于紧平衡的时期不同。2014年国内稻谷产量达2.06亿吨,较2009年产量19580万吨相比,增产了1000万吨。同时,预计2014年稻谷需求为1.96亿吨,当年产大于需1000万吨。因此,国家虽然收购了大量的临储稻谷,但市场没有感觉明显缺粮现象。加上目前仍处于稻谷收购旺季,除了黑龙江等省数省份外,大部分地区稻谷收购进度慢于往年,市场稻谷供应可以得到保障。因此,拍卖成交率自然较低。三是大米需求有放缓迹象。2013年与2014年国内稻谷按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的临储稻谷总量达5000多万吨,而两年的进口大米折算成稻谷预计约800万吨(海关统计),走私大米即使按海关统计的数量计算,大米折算成总进口也不过1600万吨。扣除这部分增量,同时扣除稻谷增产部分的数量,预计这两年稻谷市场的实际供应量较常年少2000多万吨,每年约少1000万吨。而国内稻米市场并未因此而出现明显的供应偏紧现象。说明国内大米需求有所放缓,这将直接导致采购力度减弱。四是2012年以来国际大米价格持续偏低,当部分地区稻米需求偏紧时,可以通过进口大米来补充,而不一定单纯依赖储备稻谷出库来弥补。稻谷进行大量托市收购后,市场未必会留下真正的空缺。而2011年以前我国是大米净出口国,粮源偏紧时只能向储备购买,导致储备稻谷越拍价格越高。五是当前临储稻谷库存达6千万吨以上,较以往最多年份的2008年临储收购量2一3千万吨高了一倍,临储稻谷库存压力远大于以往。市场主体根本不用担心买不到粮。六是2008年至2009年,为刺激经济增长,国家出台了4万亿信贷扩张政策,市场出现了较大的通胀压力,稻米价格也持续上涨,基本上是购买到粮食放着也能赚钱,企业采购与库存稻谷积极性较高。而目前正好相反,随着美联储QE的退出,原油价格出现腰斩,大宗商品面临下降风险。自2014年9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已连续四个月低于2%,PPI更是34个月持续负增长,经济面临着通缩的风险。即便有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稻米价格也是跌多涨少,特别是近两年在储备集中轮出的上半年更是出现了持续走弱现象,库存稻谷风险较大。而2015年上半年稻谷出库压力可能大于往年,企业采购自然也相对谨慎。
籼稻成交好于粳稻
分品种看,早籼稻计划销售1995123吨,实际成交684536吨,成交率34.31%;中晚籼稻计划销售2009785吨,实际成交711607吨,成交率35.41%;粳稻4024151吨,实际成交132948吨,成交率3.3%。早籼稻与中晚籼稻的成交率分别在30%以上,而粳稻只有3%左右,差别十分明显。
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出库的粳稻绝大部分储备年限较长,如吉林省本次拍卖的粳稻有的甚至是2007年的。黑龙江出库临储粳稻虽好一些,但也是2012年与2011年的,没有2013年的。相反,本次拍卖的临储籼稻却全都是2013年的。而它们的销售底价均较目前正在进行的最低收购价高了50元/吨。其中,2013年早籼稻销售底价为2750元/吨,2013年产中晚籼稻销售底价为2810元/吨,2011、2012年产粳稻底价为3150元/吨,而喜新厌旧是商品市场一般情况下的偏好。二是本次拍卖的粳稻为黑龙江与吉林的,虽然东北地区是粳稻主要产区,但并不是主销区。粳米主销区远在关内,最大的销区在浙江、上海等地,距东北地区路途遥远,北粮南运需要时间。目前距过年只有一个来月时间,本次拍卖的稻谷若想在年前销售,从时间上看也较为吃紧。如放到年后销售则有可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籼稻与主销区的距离相对较近,销售情况相对容易控制。三是南方农户惜售心里相对较强,当前市场收购粮源相对偏紧。而东北农户售粮积极性较高,当前收购相对较为容易。同时,从时间看,中晚籼稻的托市收购期将在本月结束,而东北粳稻托市收购在3月底结束,较中晚籼稻长2个月,两者所处的收购季节有所差异。同时,春节前市场上年糕,味精等各类以早籼米为原料的食品需求会出现季节性较快增加,而早稻旺季收购早己结束,这也许是早籼稻拍卖成交较好的原因之一。
后期走势预计:年后走弱概率较大
虽然本次专场交易会拍卖的数量较大,但预计接下来临储稻谷竞价交易会暂时恢复常态。从国家粮油交易中心的公告看,1月13日只拍卖临储早籼稻50.2万吨,没有中晚稻销售计划,对市场的压力有所减轻。然而,在稻谷收购旺季之时就开始大量拍卖临储稻谷,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相信这样的专场交易会绝不会是唯一的一次,后期类似的场景可能还将上演。而以此为开端,2015年各级储备稻谷轮出也可能提前进行,且拍卖集中期预计也将提前到来,后期稻米供应压力或将不会因收购粮源下降而减轻,相反,有可能随着各类储备稻谷的集中出库而增加和提前。稻米价格年前恐将旺季难旺,春节后在大米需求趋淡的情况下可能会走弱。
国内专场拍卖冷热不一 供给充裕施压国际麦价
2015-01-12 11:35 来源:中华粮网
摘要:新年伊始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平稳开局,在经历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停拍两周之后,小麦专场拍卖虽拍卖底价大幅上提,但整体成交情况明显好于玉米和稻谷;俄罗斯地区出口限制担忧减弱以及全球小麦整体供应充足导致出口市场竞争激烈施压国际麦价,但天气忧虑升温一定程度上支撑国际小麦市场行情走势。
一、 国内麦价新年平稳开局 市场购销未有明显起色
据市场监测,新年伊始国内面粉市场行情整体平稳运行,局部区域有所涨跌,部分面粉加工企业为促进面粉销售量,下调面粉出厂价格。由于国内粮源供给总量有保障,面粉加工企业对小麦市场后市行情看淡,其粮源采购节奏较为平缓,节前大量补库意愿不强,高品质粮源采购难度较大。受此影响,国内小麦市场价格缺乏上行动力,麦价整体以平稳运行为主,局部区域价格趋弱。江苏产普通红小麦靖江安宁港海轮平舱价格2550元/吨,安徽亳州涡阳地区面粉加工企业新小麦收购价格250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中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格255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中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格256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中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格2600元/吨。国内小麦期货市场行情呈现低位震荡格局,成交较为清淡;截至2015年1月9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1505合约期价报收于2637元/吨,较2014年12月31日的2629元/吨,上涨8元/吨,涨幅0.30%,期间最高价2639元/吨,最低价2619元/吨。
二、 专场拍卖小麦底价大幅上提 成交情况冷热不一
2015年1月6日至1月8日举办的专项小麦拍卖成为市场主体关注的焦点,此次投放粮源总量为201.0185万吨。虽然专项小麦拍卖底价大幅上提,但受进口小麦配额吸引,整体成交情况较为火爆,区域间成交情况分化。近2个月以来,国家临储小麦的平均成交率在23%左右,其中2014年11月成交数量为66万吨,12月成交数量为97万吨。此次专项小麦共成交粮源数量为168.1382万吨,成家率为83.64%;其中2012年产三等小麦拍卖底价2450元/吨,最高成交价2470元/吨;2013年产三等小麦拍卖底价2500元/吨,最高成交价2660元/吨;2014年产三等小麦拍卖底价2550元/吨,最高成交价2790元/吨。从成交情况来看,安徽以及河南地区成交情况明显好于湖北地区。安徽地区实际成交65.0655万吨,成交率95.37%;河南地区实际成交95.1929万吨,成交率82.73%;湖北地区实际成交7.8798万吨,成交率44.44%。截至2015年年初,国家临储小麦国家临储小麦(含2014年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为2310-2410万吨,主要分布为江苏地区526.4万吨,安徽地区659.7万吨,河南地区976.8万吨,湖北地区181.1万吨。
三、供给充裕及出口竞争激烈施压 国际麦价年初走低
据分析机构APK-Inform称,2014年俄罗斯小麦出口量为1910万吨,2013年为930万吨。法国兴业银行近日表示,因美国小麦交货价格仍远远高于欧盟和黑海小麦价格,基于目前的出口步伐,2014/15年度美国小麦出口规模将低于美国农业部当前的预期,这将给小麦市场带来新的利空压力;预计2015年第一季度小麦期货价格5.14美元/蒲式耳,荷兰合作银行则预计为5.20美元/蒲式耳,德国商业银行预计为5.8美元/蒲式耳。多家机构称近日周严寒天气可能导致美国冬小麦作物受损,这也使得市场主体对天气忧虑升温;据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作物状况月度报告显示,在刚过去的2014年12月份里,除了堪萨斯州冬小麦评级显着下滑之外,其他几个主要产区的冬小麦评级也出现明显下滑。据印度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月1日,印度政府持有2510万吨小麦,比目标库存水平高出三倍不止。俄罗斯地区出口限制担忧减弱以及全球小麦整体供应充足导致出口市场竞争激烈施压国际麦价,但天气忧虑升温一定程度上支撑国际小麦市场行情走势。截至2015年1月9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3月合约期价报收于563美分/蒲式耳,较1月2日的581.25美分/蒲式耳,下跌18.25美分/蒲式耳,跌幅3.14%,期间最高价603.5美分/蒲式耳,最低价561.75美分/蒲式耳。截至2015年1月8日,3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37.7美元/吨,到国内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029元/吨,比去年同期下跌239元/吨。
四、粮源供给总量有保障 麦价将保持弱势区间波动
当前国内小麦市场受制于需求不旺加之政策性库存高企施压,流通市场供需格局总体较为宽松,麦市承压行情走势不温不火。专项拍卖小麦的大量成交短期内将增加小麦市场供给压力,对市场粮源采购形成挤压,市场需要时间“消化”新增供给。预计后期国内麦市行情在下有支撑,上有阻力的情况下,麦价将保持弱势区间波动格局。
2015年玉米市场将如何运行
2015-01-13 11:22 来源:中华粮网
2014年度新玉米上市后,国内玉米市场一直呈现“北强南弱”格局。一方面国家临储玉米政策的出台与启动使东北玉米市场价格呈现强势,另一方面,南方销区市场在库存压力及饲料企业采购积极性不高的条件下玉米市场价格弱势运行。那么2015年玉米市场将会如何运行,哪些因素将会影响玉米市场的走势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2014年度玉米市场结余到底有多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12月4日关于2014年粮食产量的公告,2014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3707.6万公顷,较上年增加75.7万公顷,增幅2.1%。2014年全国玉米产量21567.3万吨,较上年减少281.6万吨,玉米产量仍属丰收年水平。而消费受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畜牧养殖和饲料生产增长速度降低,饲料粮增长趋向缓慢。2014/15年度国内消费总量为189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702万吨,其中饲料消费为117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450万吨。玉米工业消费在连续两年降低之后,呈现恢复性增长,预计2014/15年度工业消费为52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200万吨。在进口方面,预计2014/15年度我国进口玉米270万吨,较上年度减少50万吨。预计2014/15年度国内玉米结余量为2917万吨,玉米结余量仍然处于高位,国内玉米市场仍然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本年度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存量预计还会继续增加,玉米市场仍然面临着较大的供应压力。
2014/15年度临储玉米到底能收多少
2014年国家对东北玉米继续执行临储玉米收购政策,玉米挂牌收购价格为国标三等,内蒙、辽宁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相邻等级差价0.02元/斤,与去年保持不变。收购时间为2014年11月25日到2015年4月30日。政策执行主体为中储粮公司,中粮集团、中纺集团为补充力量,中粮、中纺集团收储规模先按500、100万吨掌握,较先前的预期均有所减少。
由于今年东北地区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导致多数地区出现生霉粒现象,尤其是黑龙江、吉林等地生霉粒现象较为严重,普遍超过5%,部分严重地区达到7-10%。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生霉粒超标玉米收购工作等问题的补充通知》,补充通知明确,东北三省一区2014年国家临储玉米收购生霉粒含量应控制在不超过5%。按照以质论价、平均扣量与扣价基本相当的原则,对生霉粒含量超过2%不超过5%的玉米将原扣量方式调整为累进扣价。
生霉粒超标玉米的收购有力地拓宽了临储玉米的收购范围,但从价格来看,由于生霉粒玉米扣价较高,按临储价格折算,黑龙江地区30%水分、生霉粒的玉米价格仅在1550元/吨左右,价格相对低于当前农户的售粮价格。在此形势下,一方面优质优价会更加明显,另一方面临储收购数量将大打折扣,尽管有政策支撑,但农户卖粮惜售心态浓厚,同时贸易商利润被挤压,收购积极性不高,截止12月20日,东北临储玉米收购总量为300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的608万吨明显偏少,市场存粮增多将对后期市场形成较大压力。
2015年国储粮竞拍提前启动对市场的影响
2014年国储粮拍卖在持续了六个月后于11月初才宣告结束,短短两个月后,国家有关部门就决定在2015年1月6-8日举办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会,其中玉米500万吨,小麦200万吨,粳稻400万吨,籼稻400万吨。
羊年伊始,国家就启动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一方面使本就需求不旺的粮食市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也使大家对2015年粮食进口配额与国储粮竞拍挂钩的传闻得到进一步佐证。
回顾2014年国储粮竞拍,在市场供小于求时,此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来市场的一片热情,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很高,5月22日国家计划销售临储玉米100.0247万吨,实际成交98.8843万吨,成交率达98.86%,其中吉林、辽宁、内蒙古成交率均达100%,黑龙江成交率98.65%,其中辽宁成交均价2313元/吨,黑龙江成交均价2158元/吨,吉林成交均价为2313元/吨,内蒙古成交均价2299元/吨。5月29日国家计划销售临储玉米351.1068万吨,实际成交184.8558万吨,成交率为52.65%,吉林成交率65.88%,黑龙江成交率41.63%,内蒙古成交率60.5%,随着国家政策性粮食持续投入,市场需求下降,成交率逐渐走低,11月5日,再次发布临储(含跨省移库)玉米竞价销售交易,计划销售2998925吨,实际仅成交1455吨,成交率低至0.05%,至此国家暂停临储玉米投放。国储粮大量进入市场,使市场需求减弱,成交量持续下滑,抑制玉米市场价格难以上行,同时据市场反映,由于部分临储粮在杂质、色变粒及霉变等指标上超标,使已经成交的玉米出现违约退货。
纵观2015年,国家在新年初始就推出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虽然有进口关税配额申报热点的支撑,但主要还看市场下游企业需求是否回暖。因此2015年,玉米市场将继续在临储收购政策及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彼此交织的背景下展开搏弈,玉米霉变情况对收购的影响、临储粮的收购进度与数量、进口玉米的价格、饲料及畜牧养殖业的回暖、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以及国内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玉米市场,玉米市场是否能摆脱2014年的弱势运行格局看供与求形势的此消彼长。
美国农业部1月份油料展望报告
2015-01-16 9:23 来源:博易大师
摘要:美国大豆出口装运数量激增,但新豆销售放慢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年美国大豆的最终产量为39.69亿蒲式耳,比早先的预测高出1100万蒲式耳。全国大豆平均单产数据从早先的47.5蒲式耳上调到创纪录的47.8蒲式耳/英亩。由于出口销售强劲,美国农业部将2014/15年度大豆出口预测数据上调到17.7亿蒲式耳,比上月的预测高出1000万蒲式耳。2014/15年度(9月到次年8月)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4.1亿蒲式耳,与上月的预测相一致,不过远高于期初库存水平9200万蒲式耳。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15年度美国大豆农场平均价格为每蒲式耳9.45美元到10.95美元,相比之下,上年为13美元。
2014/1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测数据上调到3.144亿吨,比上月的预测高出160万吨。巴西大豆产区降雨良好,因而美国农业部将巴西大豆产量预测数据上调到9550万吨,比上月高出150万吨。美国大豆库存庞大的压力,将导致2014/15年度巴西大豆期末库存从上年的1650万吨激增至2580万吨。
国内展望
目前美豆需求强劲
美国农业部在本月发布的农作物产量报告中预计2014年大豆最终产量为39.69亿蒲式耳,比早先的预测高出1100万蒲式耳,因为印地安纳州、俄亥俄州和密苏里州的增幅大于衣阿华州、密歇根州和堪萨斯州的降幅。全国平均单产预计达到创纪录的47.8蒲式耳/英亩,高于早先预测的47.5蒲式耳/英亩。大豆收获面积预计达到创纪录的8310万英亩,不过比早先的预测低34.2万英亩。
基于美国农业部最新的库存报告,截止到2014年12月1日,美国大豆库存为25.24亿蒲式耳。虽然用量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创纪录的供应导致2014/15年度一季度的库存增至8年来的最高水平。大豆供应总量预计为40.76亿蒲式耳,比上年增长5.06亿蒲式耳或14%。
2014年11月份美国大豆出口达到4.119亿蒲式耳,创下历史最高单月出口纪录。12月份大豆出口检验数量降至3.018亿吨,不过仍是历史同期最高。2014年9月到12月期间大豆出口检验总量比上年同期高出2.18亿蒲式耳。这促使美国农业部将2014/15年度大豆出口预测数据上调到17.7亿蒲式耳,比早先的预测高出1000万蒲式耳,相比之下,上年为16.47亿蒲式耳。
但是在春季到来之前,强劲的大豆出口步伐可能会逐渐放慢,因为新豆销售已经开始放缓。大豆进口商可能已经完成了近期的采购任务。大豆价格下跌,可能鼓励新的销售兴趣。
但是未来几周内巴西新豆即将收获上市,届时将构成激烈的竞争。此外,美元汇率走强,也可能令进口商不愿照同样的速度继续进口大豆。截止到1月1日,大豆销售数量只比上年同期高出9000万蒲式耳。仅对华的大豆出口销售同比增长3500万蒲式耳。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占到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近三分之二。
2014/15年度国内大豆用量预测数据不变。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预计为4.1亿蒲式耳,与上月的预测相一致,不过远高于期初库存水平9200万蒲式耳。大豆供应充足,给大豆价格造成下跌压力,致使豆价远远低于上年同期的水平,不过1季度需求强劲,提供支持。截止到12月,近半的大豆已经销售上市,农场价格为每蒲式耳10.00美元到10.25美元。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15年度美国大豆农场平均价格为每蒲式耳9.45美元到10.95美元,相比之下,上年为为13美元。
对于豆粕而言,2014/15年度美国豆粕进口有望提高,增加供应。由于10月份交货数量异常庞大,进口数据从早先的16.5万短吨上调到25万短吨。今年国内豆粕消费前景受到生猪产量恢复的提振。2014年9月到11月期间生午存栏量同比提高4%,而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母猪产仔数量可能增长4%。饲料需求同样受到玉米和豆粕价格下跌的提振。美国农业部将2014/15年度国内豆粕消费数据上调到3020万短吨,比早先的预测高出10万短吨。
由于生物柴油掺混优惠政策未能延期,加上柴油价格不再提供支持,生物柴油行业的豆油消费前景暗淡。因而,美国农业部将2014/15年度生物柴油行业的豆油用量数据下调到47亿磅,比早先的预测低1亿磅。12月份豆油价格再度跌至32.6美分/磅,相比之下,11月份为33.5美分,上年同期为37.6美分。本月美国农业部将2014/15年度豆油平均价格预估区间下调1美分,为每磅31美分到35美分。
播种面积增加支持油菜籽产量,而创纪录的单产提高葵花籽供应
2014/15年度美国油菜籽产量强劲恢复,因为播种面积提高。虽然北部平原春播耽搁,但是播种面积增长27%,接近历史最高水平171万英亩。但是2014年油菜籽单产从2013年的1748磅减少到1614磅,因为俄克拉荷马州干燥天气制约单产潜力。美国油菜籽产量增长14%,达到创纪录的25.11亿磅。
近来国内压榨产能提高,将需要更多的油菜籽供应。2014/15年度国内压榨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40亿磅。加拿大油菜籽供应依然严重过剩,因而2014/15年度美国的进口可能依然高企。两国的作物丰产,已经导致农户拿到的油菜籽价格大幅下跌,目前为每英担16美元到17美元,相比之下,上个年度平均价格为20.60美元/英担。
去年秋季美国葵花籽产量增长10%,达到22亿磅,主要原因是平均单产从2013年的1380磅增至1469磅/英亩。北达科他州葵花籽单产显着改善,几乎占到了美国产量的全部增幅。相比之下,南达科他州的产量下滑,因为播种面积减少。整体来看,美国葵花籽播种面积减少1%,为156万英亩。油用葵花籽播种面积下滑,降至197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抵消了非油用葵花籽播种面积增幅。这使得非油用葵花籽占到2014/15年度总产量的87%。油用葵花籽供应减少,将会导致2014/15年度压榨量减少10%,为9.15亿磅。相比之下,糖果用葵花籽出口可能增长36%,达到3.5亿磅。整体来看,葵花籽期末库存可能小幅下滑。
2013年亚麻籽播种面积因为北部平原土壤墒情过量而大幅下滑,不过2014年播种条件改善,播种面积增长72%,达到31.1万英亩。美国亚麻籽平均单产为21.1蒲式耳/英亩,接近历史趋线水平。2014/15年度美国亚麻籽产量预计增至640万蒲式耳,高于上年的340万蒲式耳,其中北达科他州占到了几乎全部增幅。国内亚麻籽增产,因而2014/15年度从加拿大进口的数量将控制在470万蒲式耳,这将是九年来的最低水平。
花生和棉籽播种面积提高,提振产量
2014/15年度美国花生播种面积增长27%,达到135万英亩,其中佐治亚州占到大部分的增幅。基于这个基础,美国花生产量大幅增长25%,达到52亿磅,仅低于2012年的水平。但是东南地区夏季干燥,制约花生单产,因而全国平均单产从上个年度的4001磅降至3932磅。即使如此,2014年单产仍是历史第三高的水平,即使佛罗里达州、北卡罗莱纳州、俄克拉荷马州、德克萨斯州和维吉尼亚州的单产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花生供应充足,支持需求。国内花生用量增长缓慢,但是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相比之下,2014/15年度花生出口可能比前两年的水平温和减少到10.5亿磅。这仍代表着历史第三高的纪录。因而期末库存可能比上年的19.6亿磅增长5%。
2014/15年度美国棉籽产量将增长26%,达到530万短吨,棉花弃收率下降,是本年度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棉花收获面积从上年的750万英亩增至970万英亩。加州是例外,当地棉花播种面积减少,因为灌溉水源严重不足。供应改善已经导致棉花价格下跌,这将有助于今年需求恢复。2014/15年度棉籽压榨量将增长21%,达到240万短吨,而饲料用量将增长18%,达到265万短吨。
国际展望
巴西大豆单产及产量数据上调
2014/1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测数据上调到3.144亿吨,比早先的预测高出160万吨。巴西和美国的增幅大于印度的产量降幅。虽然2014/15年度全球大豆贸易数据上调26.3万吨,但是产量增幅将导致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从上年的6620万吨增至9080万吨。
在巴西,由于9月到10月期间降雨不稳定,巴西大豆播种开始缓慢。截止到11月初,随着降雨改善,大豆播种步伐明显加快。部分地区持续干燥,不过大部分大豆产区的墒情良好。
美国农业部本月将巴西大豆单产数据上调,因而产量数据上调到9550万吨,比早先的预测高出150万吨。虽然巴西大豆播种耽搁并未影响到单产潜力,但是可能导致收获晚于正常。
由于美国大豆库存庞大,巴西大豆需求仍面临压力。加上国内大豆收获较晚,美国大豆库存急需消耗,因而巴西大豆需求旺季将往后推迟。2014/15年度巴西国内大豆用量和出口数据不变。因而本月产量数据的增幅导致期末库存提高,从上年的1650万吨增至2580万吨。
由于大豆减产,国内需求旺盛,印度豆粕出口数据下调
2014/15年度印度大豆产量预测数据下调到1050万吨,比早先的预测低50万吨。大豆单产因为播种耽搁以及雨季时间缩短而下滑。本年度大豆产量仍比上年增长100万吨。但是,豆粕出口供应将会受到国内消费稳步增长的制约。2014年10月到12月期间,印度豆粕出口同比大幅减少71%,创下1991年以来同期最低。因而,2014/15年度印度豆粕出口预测数据下调到255万吨,比早先的预测低30万吨,也低于上年的270万吨。美国对亚洲地区的出口已经填补印度的供应缺口。
市场观察:国储菜油将竞价销售 菜油期价偏弱运行
2015-01-16 8:55 来源:博亚和讯
外盘走势:周三,洲际交易所(ICE)旗下的加拿大温尼伯商品交易所油菜籽期货市场收盘互有涨跌,呈现近强远弱的格局。截至收盘,3月期约收高3.70加元,报收454加元/吨;5月期约收高1.60加元,报收448.50加元/吨;7月期约收低0.40加元,报收443.50加元/吨。
消息面:据德国汉堡的行业刊物油世界称,害虫感染可能导致今年欧盟油菜籽产量减少多达15%。油菜籽是欧盟主要的油籽作物,加工生产的菜籽油作为食用油和生物柴油原料。
国内走势:1月15日,菜籽1507合约收报4525元/吨,涨20元/吨,涨幅0.44%;菜粕1505合约低开走高,收报2154元/吨,跌3元/吨,跌幅为0.14%;郑油1505合约振荡收低,收报5946元/吨,跌48元/吨,跌幅为0.10%。
现货方面:据中华油脂网数据,湖北地区菜粕价格2220-2250元/吨,行情持稳;湖北地区国产四级菜油一般在8000-8100元/吨,国产菜油基本有价无市,主要销售进口菜油,进口菜油报价6300-6350元/吨,行情持稳。
小结:美豆期货止跌回升,对国内菜籽类期价有支撑;但国内菜粕供应压力仍较大;国储菜油将竞拍销售,短期或对期价有利空影响。技术上,油菜籽1507合约交投清淡,不建议交易;菜粕1505合约止跌,跟随美豆小幅回升,但量能缩减之下反弹未到,建议背靠5日均线抛空;郑油1505合约受抛储消息影响尾盘走弱,预计短期走势偏空,建议6000元/吨下方偏空交易。
11月份中国大米进出口数据
2015-01-14 10:10 来源:中华粮网
据我国海关数据统计,2014年11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22.868万吨,同比增加4.814万吨,增幅26.66%。1-11月我国大米进口量为223.569万吨,同比增加19.946万吨,增幅9.8%。2014年11月我国大米出口量为10.881万吨,同比增加5.881万吨,增幅114.61%。1-11月我国大米出口量为34.537万吨,同比减少11.062万吨,减幅24.26%。
2014年我国粮油进口数据
2015-01-14 09:13 来源:中华粮网
我国2014年进口谷物1951万吨
据海关统计,我国2014年12月份进口谷物及谷物粉237万吨,全年累计进口1951万吨,上年同期累计为1458万吨,同比增长33.8%;2014年12月份出口大米73703吨,全年累计出口419071吨,上年同期累计为478404吨,同比降12.4%。
我国2014年进口大豆7140万吨
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2014年中国全年进口大豆7140万吨,同比增加12.7%,创下历史新高,而12月进口大豆853万吨,较上月大增41.5%。从进口价格来看,进口大豆平均成本低于3400元/吨,处于近年来低位,同时运费等下降,进一步刺激了国内进口规模。分析称,2014年,全球大豆产量创出新的历史纪录,期末库存显著增加,导致价格持续下跌。由于饲用蛋白粕需求快速增长,我国大豆进口量连续第十年增加,并突破7000万吨。
数据显示,12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均价为491.2美元/吨,较11月下降7.7美元/吨,连续第7个月下降。此外,2014年12月植物油进口量为59万吨,环比增加47.5%。 (来源:海关总署)
联合国:全球粮食价格连续三年下跌
2015-01-13 08: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期发布的最新数据,2014年全球粮食价格平均指数为202,比2013年下降3.7%。这已是全球粮食价格连续第三年下跌。
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在经历三个月的价格稳定之后,世界粮食价格指数在去年12月再次下滑,供应和库存充足、美元强势反弹以及油价大跌是其主要原因。
2014年12月的粮食平均指数为188.6,受糖类和棕榈油影响,比11月下跌了1.7%。而从全年来看,粮食价格下跌明显。以谷物类价格为例,因预计产量创新高和库存充裕,其平均价格在2014年比前年下降了12.5%。
数据显示,谷物、糖类、植物油、奶制品这四类商品价格已几乎下滑到近五年的最低点。
过,肉类价格却在2014年创下新高,平均指数比2013年上涨了8.1%。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源于对俄罗斯肉类出口下滑的恐慌,以及对气候问题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