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场大米批发行情一周综述
2014年10月1日—2014年10月11日
据市场调查,国庆节后一周武汉市内各大批发市场大米批发行情如下:2013年早籼米市场批发价1.90—1.95元/斤,2014年产中杂米市场批发价在1.95—2.00元/斤,晚杂米市场批发价2.00—2.10元/斤;2014年产两优米市场批发价2.25—2.30元/斤;晚优米市场批发价2.25元—2.35元/斤;2014年云梦产珍珠糯米市场批发价2.60—2.70元/斤,普通一级糯米价2.35—2.40元/斤;黑龙江产长粒香粳米市场批发价2.50—2.60元/斤;圆粒型在2.35—2.45元/斤。
分析认为,武汉市场籼米方面供需平稳,批发价格稳定;糯米方面,随着新糯的大量上市,价格出现大幅下调,同比上月下跌0.20—0.30元/斤,跌幅在7—8%,原因是今年糯稻丰收,原粮充足,且成本偏低。预计后期,糯米价格会弱势保持稳定。
韩长赋:全面实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014-10-11 08:26 来源:中华粮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强调要坚守“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强化了重农抓粮的施政理念和工作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高度的自觉、扎实的行动,全力以赴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和要求
古往今来,足食都是治国安邦的首善大举。古人讲,民以食为天,“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尤为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取得了举世称赞的成就,现在,我国已比较稳定地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生产世界1/4的粮食,养活世界1/5的人口。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强调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我们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丰富内涵。
把握战略立足点,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约束,粮食有缺口是客观现实,需要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
但十几亿中国人不能靠买饭吃、讨饭吃过日子,我们的饭碗要主要装自己的粮。这是因为:一方面,国际市场调剂空间有限。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仅有5000亿斤—6000亿斤,不到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大米贸易量700亿斤左右,仅相当于我国大米消费量的1/4,既不够我们吃,也不可能都卖给我们。另一方面,大规模进口不可持续。如果我国长期从国际市场大量采购粮食,可能引起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不仅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也会影响我国与一些不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把握战略着眼点,明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优先序。我国耕地就这么多,需求又那么大,必须有保有压、有取有舍,集中力量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首先是“保口粮”。大米、小麦是我国的基本口粮品种,全国60%的人以大米为主食,40%的人以面食为主。这就需要合理配置资源,优先保障水稻和小麦生产,水稻面积要大体稳定在目前的4.5亿亩以上,小麦面积大体稳定在3.4亿亩以上。其次是“保谷物”。保谷物主要是保稻谷、小麦和玉米,这三大作物产量占我国粮食总产的90%左右。稻谷和小麦作为口粮品种要保,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粮和工业用粮,近年来需求增长最快,也要保。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5.45亿亩,应保持基本稳定。
把握战略着力点,努力确保产能、强化科技支撑。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首先要藏粮于地。目前,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2/3,有效灌溉面积仅占一半多一点,靠天吃饭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要确保产能,守住耕地红线是重要的前提,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重要的保障,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是重要的途径。其次要藏粮于技。在耕地、水等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的背景下,粮食增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去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比10年前提高近12个百分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5%,比10年前提高27个百分点。
这些年农业科技对我国粮食增产贡献很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差距就是潜力,今后要坚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给农业和粮食插上科技的翅膀。
把握战略平衡点,适度进口农产品,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我国地不足、水不够、资源环境压力大,为满足市场需求,适度进口是必要的。一方面,要做好品种余缺调剂。我国强筋小麦、弱筋小麦、啤酒大麦等专用品种仍供不应求,需要通过适量进口来弥补国内不足。
同时,还要进口一些国外特色调剂品种,以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做好年度平衡调节。战国时期,魏国丞相李悝就把“平籴法”作为变法的重要内容,实质就是调节粮食市场和价格,防止谷贱伤农、米贵伤民。农业受气候影响直接,年度丰歉常有,需要通过进出口和库存来调节。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还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适量进口粮食来补充国内库存,减轻国内资源环境压力。但要把握好进口的规模和节奏,防止个别品种集中大量进口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
坚守战略支撑点,守住粮食自给和耕地保有安全线。我们的饭碗里装多少自己的粮食才算安全、靠什么确保装够自己的粮食,需要科学评估、划定底线。按照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要求,要量化“两个指标”。从资源条件、需求结构以及国内外经验看,一是做到“谷物基本自给”,保持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二是做到“口粮绝对安全”,稻谷、小麦的自给率能基本达到100%。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硬指标,也是硬约束。划定“两条底线”,实现自给率目标,稳定播种面积是基础。从目前的粮食单产水平和未来科技进步的潜力看,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必须守住粮食播种面积16亿亩和谷物播种面积14亿亩的底线。
总之,在粮食问题上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盲目乐观,不能今天吃饱了就忘了昨天饿肚子的滋味,不能粮食连年增产就看不到今后保障粮食安全的难度和压力,确保粮食安全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科学研判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全年有望获得好收成,能够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应看到,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在高起点上继续保持粮食发展的好势头,面临更多挑战。主要表现为“五个并存”。
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硬约束趋紧并存。影响需求增长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人口增长,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每年新增人口仍在700万左右;另一个是消费升级,每年新增城镇人口1000多万。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全国每年大体增加粮食需求200亿斤。同时,耕地、水资源约束持续加剧。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淡水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2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每年要减少耕地600万亩—700万亩,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还要挤压农业用水空间。为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还要适度退耕还林还草。需求增长、资源减少,将使粮食等农产品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
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紧缺并存。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生产快速增长,而消费升级较慢,出现过短暂的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这种供求格局已经改变。从总量看,现在已经有缺口,未来缺口还会继续扩大。预计到2020年,粮食需求总量大约在1.4万亿斤左右,按照目前1.2万亿斤的产量基数和95%的基本自给率,要保持年度产需基本平衡,每年粮食至少要增产200亿斤。从结构看,现在一些品种缺口较大,未来缺口还会继续扩大。典型的是大豆缺口逐年加大,去年进口大豆超过6000万吨。有限的资源就摆在那儿,增加谷物种植就意味着减少其他作物种植,而需求又都在增加,这种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并存。多年来,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出台“四补贴”、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政策,解决粮食效益低的问题,但成本上涨、效益下降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
从生产成本看,我国农业日益显现“高成本”特征。这些年农资价格、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等生产要素都在上涨,特别是过去忽略不计的人工成本快速上涨,农忙时节有的地方一天100多元都请不到人,一些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很难承受。从种植收入看,比较效益偏低并呈下降趋势。多数地方,一亩粮食的纯收益只有二三百元,农民说,“辛辛苦苦种一亩田,不如外出打几天工。”这将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家庭小规模经营并存。目前,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这符合我国国情和农业生产特点,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今后仍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现在看,这一经营制度面临“两大挑战”: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全国农民工达到2.7亿人,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比重高达70%~80%,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平均年龄超过55岁。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比2013年提高6.3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加快转移,结构性短缺将更加突出。土地经营规模小,“怎么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亩多,几乎是世界上最小的,大约是美国的1/200、阿根廷的1/50、巴西的1/15、印度的1/2。我国现有承包农户2.3亿户,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广大承包农户仍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主体,小规模经营的格局不会根本改变。
基础设施薄弱与自然灾害频发并存。近几年,国家持续加大投入,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粮食连年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仍未根本改善,抵御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一方面,农田设施老化。目前,全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完好率为60%,中小灌区干支渠完好率仅为50%左右,大型灌溉排水泵站老化破损率达75%左右。特别是田间渠系不配套,“毛细血管”不通畅,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薄弱,一些地方“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频发。这些年,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突发性、暴发性灾害多发。2000年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损失粮食800多亿斤。今后,粮食生产必须始终立足抗灾夺丰收。
三、切实抓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重点任务和重大措施的落实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统筹谋划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构筑更加稳固牢靠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我们以为,从我国的国情和现实基础看,实施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基础在农民,重点在大县。 为此,要紧扣耕地、科技、政策、农民这些关键点,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不断在高基点上取得新的突破、实现新的发展。
坚决守住耕地这个命根子。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所系。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虽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显示,耕地的账面数字有所增加,但耕地还是那么多,产能也还是那么多,实际并没有增加。对此,必须有清醒的“红线意识”,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农民可以非农化,耕地决不能非农化。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有地可种”。集中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项目资金,大力开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全国要新建8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紧紧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这是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根本出路。近10年,我国粮食亩产提高69.6公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接近70%。在高起点上继续增产,更要发挥好科技增产的潜力,着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要加快筛选应用一批适宜本地特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继续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抓好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扎实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加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大力推进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进一步发挥农机在科技兴粮中的载体作用。
坚持不懈强化完善惠农政策。这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最主要的还是政策好,中央政策力度大,各地也出台了许多配套政策。今后在完善强化政策的同时,要在狠抓政策落实上下功夫。继续落实好“四补贴”政策,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加快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继续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力度,调动主产区生产积极性。落实好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水平合理,促进农民种粮增收,让农民爱种粮种好粮。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解决“谁来种粮”、发展现代农业的应对之策,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渠道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加快培育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训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业营销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吸引一部分青壮年留在农村、从事农业。鼓励和支持专业化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供种育苗、农机作业、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及营销等服务,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切实强化重农抓粮的工作机制。这是实施新形势下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各地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行政推动作用,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形成部门联动、上下配合、合力推进粮食生产的工作格局。强化监督检查,把粮食生产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耕地保护、政策落实、技术推广等方面列出硬指标,推动粮食生产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靠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主产区增产,全国粮食就稳定。目前13个粮食主产省的产量占全国的75%、商品量占80%、调出量占90%,全国产量超10亿斤的产粮大县有400多个、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产粮大省、大县在全国粮食生产全局中举足轻重,中央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使主产区种粮不吃亏,让重农抓粮的地方在政治上有荣誉、财政上有实惠、工作上有动力。 (作者:农业部部长 韩长赋 转自《求是》2014年第19期)
小麦收购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2014-10-06 09:33 来源:中华粮网
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9月底结束,国家粮食局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河南、山东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7363万吨,同比增加1973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来源:新闻联播)
今年小麦托市收购2535万吨
2014-10-10 08:26 来源:中华粮网
9日从中储粮总公司获悉,据最新统计,截至9月30日夏粮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期结束,中储粮总公司累计完成小麦和早籼稻托市收购合计2954万吨。
其中,小麦托市收购2535万吨,是去年同期收购量的3倍。据介绍,收购量增加主要是今年小麦大丰收,产量高、品质好,农民对最低收购价比较满意。
针对今年夏粮生产和市场形势以及部分地区早稻收购仓容紧张情况,中储粮总公司加大了现有库存政策性粮食的销售、移库工作力度。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多措并举修仓、建仓,统筹仓容调度,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早稻收购仓容矛盾,未出现“卖粮难”。今年夏粮托市收购秩序整体平稳有序。
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储粮总公司作为国家委托的政策执行主体,自5月27日起在苏皖鲁豫鄂陆续启动小麦托市收购,自7月22日起在皖赣鄂湘桂陆续启动早籼稻托市收购,夏粮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期到9月30日结束。(来源:新华网)
袁隆平领衔超级稻项目亩产破2050斤
2014-10-11 09:20 来源:中华粮网
农业部通报,10日上午已组织专家对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第四期中国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项目进行测产。结果显示,湖南省溆浦县第四期超级稻百亩方亩产超过1000公斤,创造了1026.7公斤的新纪录。(中国广播网)
晚籼稻期货仍需“精雕细琢”
2014-10-09 08:02 来源:中华粮网
市场主体广泛,获得认可是关键
上市初期持续活跃的晚籼稻期货,近期市场规模出现了萎缩趋势。9月中旬,期货日报记者随同美尔雅期货组织的中晚籼稻考察团对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等地晚籼稻市场进行了考察,并与政府部门、国有粮企、民营粮食加工厂、农民、粮食经纪人等进行了交流,希望在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中找到晚籼稻期货市场萎缩的原因,了解市场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并找到激发晚籼稻期货活力的措施。
在与市场各方的沟通中记者发现,国内晚籼稻期现货市场当前存在诸多限制市场发展的瓶颈,尤其是政策上还存在不少障碍,同时期现货市场对接也存有脱节的现象。晚籼稻期货正处在“潜光荆野,抱璞未理”阶段,要想成为我国粮食类期货中的当家品种还需市场各方“精雕细琢”。
在主产区调研时记者了解到,我国晚籼稻年产量超过1亿吨,占稻谷总产量的一半左右。近几年,随着品种的改良,优质晚籼稻占比不断上升,晚籼稻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口粮,晚籼稻在现货市场是我国粮食品种中的当家品种,期货市场拥有非常好的发展基础。
目前,湖北、湖南、江西等晚籼稻主产省主要种植黄华粘等优质品种,这些品种的晚籼稻是生产小包装大米与高品质大米的主要原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
“晚籼稻期货的交割标准很明显是冲着打造我国稻谷口粮品牌的目的设计的,十分符合我国稻米市场的发展趋势。”江西金佳谷物股份有限公司新干分公司副总经理曾军华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但市场当前对此认识比较模糊,很多现货稻米企业以及投资机构对晚籼稻期货还处在观望阶段。
记者采访众多稻米企业与投资机构了解到,我国稻谷市场是一个内生市场,虽然晚籼稻庞大的产量和市场需求量为期货市场交易活跃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晚籼稻价格的大幅波动也为市场投资拓展了空间,但大部分市场主体对期货等新事物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也不愿过多介入除稻米现货市场外的其他领域。
通过对晚籼稻市场状况的调查记者发现,晚籼稻期货市场发展基础非常好,现货市场主体广泛,现货贸易十分活跃。由于价格波动大,很多产业机构和贸易商在经营中面临较大的风险,市场对利用期货市场工具加强企业管理有着很大的潜在需求。晚籼稻期货当前是“众视之以为石”,正在期待“见知于卞子”。
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晚籼稻期货市场知识的宣传,在主产区和主销区有针对性地开设利用期货市场的企业培训等,以提高市场对晚籼稻期货的认识,培养行业带头人,推动晚籼稻期货的发展。
托市收购使国内稻米市场存在政策依赖
“经过多年的托市收购,国内晚籼稻市场流动性较差,企业都以现货为主,主动利用期货市场的很少。”武汉市大花岭粮食储备库主任邱忠道出了现货企业参与晚籼稻期货不积极的另一个原因。
据记者了解,持续多年的托市收购,不但累积了庞大的库存,造成新稻与陈稻、国内与国外市场价差巨大,而且也让市场资源几乎全部掌握在政府手中,众多稻米企业与贸易商成了政府的附属,市场流通濒临停滞,这显然不利于晚籼稻期货市场的活跃。
邱忠分析说,规模较大的稻米企业基本上都参与了政府托市收购,吃政策饭风险不大,在经营上比较稳定,其主动介入期货市场的动力不足。而众多小规模的稻米企业由于是边购边销,加之分散在各地,更没有参与期货交易的积极性。
“粮库周边有3家米厂,介入期货市场的兴趣都不大。”邱忠说,小的稻米企业一旦发现价格下跌多,就停产不加工了,大型企业虽说难以停工停产,但有政府财政兜底也不害怕。
“国内稻米市场政策市特征明显,导致现货市场购销清淡,很多企业吃财政饭的意识严重。
”江西省樟树粮油公司业务经理刘小平表示。
实际上,国内的很多企业特别是传统的粮食企业市场定位有一定偏差,传统经营模式就是新粮上来就收,然后等着价格涨了卖掉。“这种贸易模式存在很大的风险,其把市场理解得太简单了。”业内人士表示。
一位“老粮食”告诉记者,之前近乎封闭的国内稻米市场近两年受到了来自国际市场稻米价格波动的影响,去年进口与走私大米严重冲击国内市场,国内市场风险正不断加大,充分利用晚籼稻期货为生产经营服务也是众多的稻米企业未来的必然选择。
市场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稻米市场在托市政策的引导下已经出现了“三高”格局,即高产量、高库存、高价格,托市政策的边际效应正在大幅下降,政策调整势在必行,稻米市场的政策依赖终会消失,在市场挣脱政策的约束而购销活跃时,期货市场也就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现货的多样性与期货的单一性需有效对接
记者在稻谷主产区走访时了解到,当前国内晚籼稻品种众多,加上各地天气、土壤等条件差异较大,即便是同一个品种也会因种植地、天气条件不同等在品质上出现较大差异。
对于广大需求企业而言,当前已经习惯于根据市场喜好,对晚籼稻原料实行单收、单储、单加工与单销售。
“交割的晚籼稻期货品种质量怎么样,心里一点把握也没有。”湖北康宏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毅武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晚籼稻期货不活跃,以及很多稻米企业没有参与期市的主要原因,是其觉得交割的晚籼稻品种和品质难以确定。
据了解,按照晚籼稻期货的交割标准,待交割的晚籼稻只要达到了标准就可以交割,并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但这些达到标准的晚籼稻可能是数个品种的混合物,也可能是早优稻或杂优稻,而这是不符合现货市场普遍需求的。
“湖南省沅江市及周边地区的部分中杂稻符合晚籼稻期货交割标准,新干县有较大一部分早优稻也符合晚籼稻交割标准,但在现货市场上,早优稻、中杂稻和晚籼稻无论收购还是销售都是很少混在一起的。”天下洞庭粮油集团副总经理彭正阳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晚籼稻的注册交割仓单,很难是由优质晚籼稻生成的。因为按照当前优质晚籼稻的市场价格和销售情况分析,其根本不会进入期货市场。”江西省樟树粮油公司总经理陈远光说,众多晚籼稻品种中,只有黄华粘符合晚籼稻期货交割标准,但当前黄华粘的现货市场销售价格普遍在2900—3000元/吨,市场销路也非常好,现货市场的主流购销晚籼稻品种暂时不会流入期货市场。加之大家对其他晚籼稻品种兴趣不大,对期货市场也就少了关注。
邱忠向记者介绍说,在现货市场采购稻谷,当水分不超过国家标准水分0.5%时不折扣,但晚籼稻期货交割制度规定超0.1%折扣0.2%,期现货对接存在脱节。与此同时,粮食企业替政府收储可以得到每斤2.5分的收购费用,质量标准也比较宽松。而收购并注册晚籼稻期货仓单是不会得到政府补贴的,质量标准也要求较高。相比之下,两者存在不小的成本差。
晚籼稻期市有望星火燎原
“公司开高层会议时,拿出了专门的时间商讨参与晚籼稻期货交易的问题,并达成了积极利用期货市场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共识。”湖南金健米业营销有限公司采购总监易季忠告诉记者,晚籼稻期货上市后公司十分重视,并抽调专业人员成立了期货部。
对于湖南金健米业这样上规模的公司来说,企业上下品牌意识很强,对高品质晚籼稻的需求量很大,企业非常希望通过期货市场的引导,促使市场增加更多优质晚籼稻的供应,并希望通过期现货市场的磨合,打消企业交割时可能会接到不适合加工的品种以及接到会影响产品口感等晚籼稻品种的顾虑。
易季忠表示,如果晚籼稻期货交割的大部分是黄华粘、丰优等优质品种,加上交割仓库等部门在交割时严格执行交割标准,估计经过观望阶段以后,很多稻米企业就会愿意参与晚籼稻期货这个市场。
据陈远光介绍,当前已经有多家来自宁波、杭州、上海、广州等地的投资公司实地考察了晚籼稻市场,并和他们进行了晚籼稻期货交割业务的探讨。(来源:期货日报)
9月份国内稻米价格总体平稳运行
2014-10-11 09:01 来源:中米网
9月份,国内稻米市场平稳运行,个别地区略有涨跌,主要表现在普通稻米稳中趋弱,优质稻米稳中趋强;国家适时发布中晚稻(含中晚籼稻及粳稻)的托市收购预案,并在9月下旬先后对安徽、四川、湖北、河南等省启动托市预案;早籼稻收购结束,收购总量不如上年;稻谷期货表现低迷,市场参与度低、盘面不活跃是当前稻谷期货的最大问题。
一、 早稻收购结束行情难有大跌
9月份,早籼稻收购进入尾声。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截至9月25日,江西、湖南等8个早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早籼稻815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109万吨。尽管早籼稻收购后期的进度同比提升,但从目前来看,总体收购量难超上年,预计将维持在840万吨左右。回顾今年早籼稻收购期的价格表现,由于政策提振,早籼稻的市场价格在启动托市收购后很快提升至托市价格附近,随着收购期即将结束,部分地区早籼稻收购价格略有回落,但由于目前大部分早籼稻已经收入库中,市场中流通早稻数量较少,加之今年早籼稻受气候影响而有所减产,预计后期行情难有大幅下跌空间。
二、 中晚籼稻上市托市预案启动
9月份,中晚籼稻陆续成熟、上市,市场行情基本稳定。中旬,国家发改委下发《2014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执行该预案的中晚稻(包括中晚籼稻和粳稻)主产区为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等11省(区)。今年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每吨2760元,粳稻最低收购价每吨3100元,以2014年生产的国标三等中晚稻为标准品,相邻等级之间等级差价按每吨40元掌握。根据预案,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最低收购价执行时间为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8省(区)为2014年9月16日至2015年1月31日。
9月中下旬,新季中晚籼稻陆续上市。据市场信息,安徽、湖北地区经纪人入户收购普通杂交稻价格多为2400-2600元/吨,优质稻价格多为2700-2800元/吨;湖北地区陈中晚稻价格多在2600-2700元/吨;河南南部米厂收购新稻价格多在2500元/吨,优质稻在2600-2700元/吨。上述地区市场价格远低于国家规定的2760元/吨的托市价格水平。自9月26日起,安徽、四川两省率先启动2014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继而在28日湖北全省启动预案,29日,在河南的信阳、南阳、驻马店等三个地市启动预案。
整体来看,今年中晚稻开秤价格呈高开局面,主要因为一是国家提高了中晚稻的最低收购价,为高开奠定了基础;二是上半年中晚稻价格走高,尽管目前处于稳定态势,但也为中晚稻的高开构成支撑;三是中晚稻上市期略有推迟,且当前中晚稻上市量较少,市场对新稻热衷度高。但后期难言能否持续高走,进口大米冲击、口粮消费低迷将最终制约中晚稻的向上空间。
政策粮投放放,9月份南方临储中晚籼稻仅投放两周,周均投放量130.4万吨,较上月略增0.6万吨,周均成交量仅为3.7万吨,较上月减少10.1万吨,周均成交均价2700.5元/吨,较上月减少3.2元/吨。
三、 粳稻行情平稳临储交易低迷
9月份,国内粳稻米市场基本稳定,个别地区略有涨跌。据市场信息,黑龙江建三江地区64-66%出米率、水分含量15.5-17.5%的圆粒稻谷收购价3040-3120元/吨,70%出米率、水分含量14.4%以内的圆粒稻谷收购价在3160元/吨左右,粳米出厂价4040-4340元/吨,均与前一周持平;吉林长春地区普通粳稻收购价3100元/吨,略降20-40元/吨。江苏南京地区普通稻谷收购价在3020元/吨左右,大米出厂价在4060元/吨左右;安徽芜湖地区粳稻收购价在3000元/吨左右,粳米出厂价3980-4140元/吨,均持平。行情维持平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政策性稻谷供应量较大,尽管9月份是市场需求的小旺季,但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压制了粳稻米上涨的空间。
同时,黑龙江、安徽等省份在9月末也有少量早熟粳稻陆续上市,在新陈交替之际,更让企业放缓了对陈稻的需求。
政策粮投放方面,9月份,东北粳稻周均投放82.7万吨,较上月减少4.1万吨;周均成交3.8万吨,较上月减少0.9万吨;周均成交均价3025.8元/吨,较上月减少0.7元/吨。东北地区成交低迷主要是因为企业开工率较低,加上新稻即将上市,企业采购积极性不强。南方粳稻周均投放量20.2万吨,较上月增加2.2万吨,周均成交5.1万吨,较上月增加0.5万吨,周均成交均价3053.5元/吨,较上月增加10.6元/吨。9月份,苏皖粳稻仅投放2周,但从成交状况上看,要好于东北粳稻交易情况,主要是因为苏皖市场中粳稻流通量较少,且价格偏高,企业采购政策性稻谷积极性较高。
四、 稻谷期货低迷行情小幅波动
9月份,郑商所早稻主力1501合约短时冲高至2356元近期高点后,又快速下跌至2233元,随后震荡攀升,月内围绕2300元一线小幅震荡。月末持仓2552手,较上月减少62手,月末仓单218张,较月初443张减少225张。技术面上,早稻1501合约在月末多在均线之上,后期站稳10日均线之上概率较大;基本面上,早稻虽大量入库,但消费不振依旧抑制后期大涨行情。
郑商所粳稻期货不活跃,粳稻主力合约月内最高3485元,最低3000元;月末持仓仅12手,较上月再减4手;目前仓单注册数量为零。
8月份,郑商所晚稻期货主力1501合约整体运行平稳,月内最高2849元,最低2801元,月末持仓6154手,较上月减少2388手。从技术面上看,后期维持平稳震荡格局可能性较大,但在基本面上,由于多地开始启动中晚稻的托市收购,低迷的市场价格或因启动托市而被抬高,晚稻期货行情或因此而受到提振。
五、进口环比减少全球大米略增
据海关统计资料,8月份我国进口大米总量为14.547万吨,环比减少3.709万吨;其中进口泰国大米5.0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4.6%,环比减少0.96万吨;进口越南大米8.9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61.7%,环比减少2.45万吨;进口巴基斯坦大米0.3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6%,环比减少0.31万吨;已连续两个月未从缅甸进口大米。2014年1-8月份,累计进口大米164.65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4.73%。其中1-8月累计进口泰国大米42.16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5.6%,较上年同期增长213.2%;1-8月累计进口越南大米90.14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4.7%,较上年同期下降15.6%;1-8月累计进口缅甸大米0.4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81.9%;1-8月累计进口巴基斯坦大米29.73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8.1%,较上年同期下降14%。8月份,我国出口大米2.578万吨,1-8月份累计出口大米13.557万吨。
国际方面,据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发布报告显示,2014/15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4.782亿吨,略高于上年的4.763亿吨。全球大米进口量预计为4040万吨,高于上年的3990万吨。
2014/15年度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054亿吨,低于上年的1.095亿吨。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大米展望报告显示,2015年泰国因其大米价格更有竞争力,供应充足而有望取代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大米出口量将达到1000万吨,比2014年增长5%,也将是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出口量为1060万吨。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14/15年度印度夏季大米产量为8700万吨,比上年减少5%,秋季大米产量预计为1300万吨,比上年减少13%,主要原因是2014年6月到9月期间季风降雨不振。
综上所述,本应在9月份来临的小旺季并未让稻米市场出现相对热闹的局面,企业开工率不足、市场上陈稻流通量大、整体消费不振是制约稻米行情进一步走高的主要因素。随着早籼稻收购结束,早籼稻市场流通减少,以及中晚稻即将开始大规模的收购,预计10月份市场或受政策影响而所有提振,特别是中晚稻,国家已经将中晚籼稻以及粳稻的托市底价定为2760元/吨和3100元/吨,相比市场价格,政策定价优势明显,预计后期中晚籼稻及粳稻的市场价格将受政策启动而回升至政策价格附近,早籼稻的价格趋势将以稳中趋强态势运行。
江西泰和县粮食产销存情况调查分析
2014-10-10 11:26 来源:中华粮网
对江西省泰和县苏溪镇、沙村镇、万合镇3个乡镇的2家种粮合作社,4户种粮规模户、4户一般农户的粮食产销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抽样调查的8户农户(4户一般农户、4户规模户)家庭人口32人,其中在外务工4人,在本地务工4人,在外务工人员占总人口25%;老人小孩7人,占总人口21.88%。两家合作社和8户农户耕地面积9320.7亩,其中自营地4563.6亩,流转耕地4757.1亩(其中合作社流转4380亩),土地流转价格在150-300元/亩不等。调查的苏溪丰颖稻业合作社建有1000m2粮仓,仓容100万公斤,购置有大型烘干机等机械设备。一般农户和规模种植农户也建有粮仓,但都是从自家房子空出一两间出来作为粮食储存,容量小、储存时间短。
通过调查的数据统计,今年早稻亩产907斤,比上年增幅3%左右。
二、销售、存储情况
调查的泰和县志军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粮食主要是售给国有粮库或加工企业等渠道出售,苏溪丰颖稻业合作社主要是委托加工和跟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直接签订粮食购销协议销售。一般农户,90%以上的农户等粮贩上门收购,虽然收购价格比送到国有粮库要低5-8元/百斤(其中包含粮贩的上下车费、运费、工钱等),但粮贩子对收购的粮食杂质、水分要求不严,还包上车搬运,尤其是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找劳力搬运粮食在农村比较困难。结算方式上,国有粮库、加工企业都是现金结算或打卡转帐;粮贩子一般都是本地的农户比较熟,有的是当场付现,多数是由粮贩卖完粮食以后与农户结算。到2014年6月底,合作社和农户大多没有存粮,基本空仓,只有少数农户还留有少部分粮食食用。新粮使用情况:自家食用占自产粮食的1-2%(一般早稻留得少,晚稻留得更多);少数农户留有常规稻种(大田种子直播),大多农户是不会留种,来年直接到种子店购买。近些年,由于饲养牲畜成本较高,占用劳动力,少量饲养没有收益反而亏本,饲养牲畜存在很大的风险,现农村散户基本不养大牲畜了,会养的一般都是那些农场主、养殖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并且现在饲养牲畜都是用饲料。所以,农户现在基本不储粮用于养殖业了。
国庆期间国内麦市弱势运行 国际麦价低位走高
2014-10-08 11:04 来源:中华粮网
摘要:国庆期间国内麦市购销相对较为冷清,国际麦市受价格持续走低等因素提振,主要出口国小麦出口需求改观,麦价自低位走高;但内外小麦价差仍处于高位。
一、主产区最低收购价政策结束 国内麦市购销相对冷清
今年主产区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9月底已结束,河南、山东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7363万吨,同比增加1973万吨,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受国庆节假日因素影响,期间国内小麦市场购销相对较为清淡,小麦市场行情整体弱势运行,部分持粮主体的售粮积极性有所提高,面粉加工企业因终端需求不佳其压价采购意愿较强,市场购销主体对近期的政策关注度较高。
二、价低改善出口需求 国庆期价国际麦价走高
受供需宽松格局拖累,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价格三季度累计重挫15%,这也使得国际小麦价格处于近年来低位,国际小麦价格的低位运行也一定程度上提振出口需求。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报告称,最近一周出口检验小麦65.056万吨,高于市场预估的47.5-60万吨。俄罗斯农业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7月1日至10月1日期间,俄罗斯谷物出口同比增加26.6%至1150万吨,其中包括985万吨小麦和130万吨大麦。但国际小麦供需宽松格局仍明显制约其市场行情走势,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9月1日所有小麦库存为19.14亿蒲式耳,较2013年9月1日时的18.70亿蒲式耳增加2%;其中美国农场内所有小麦库存为7.22亿蒲式耳,较去年同期增加30%;农场外库存为11.9亿蒲式耳,较去年同期减少9%。截至10月7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美软红冬小麦12月合约期价报收506.75美分/蒲式耳,较9月30日的478.5美分/蒲式耳,上涨28.25美分/蒲式耳,涨幅5.9%,期间最高价509.5美分/蒲式耳,最低价468美分/蒲式耳。
三、相关农产品行情走高 国际小麦玉米期价价差有所拉大
国际玉米、大豆期价在持续走低之后,国庆期间其市场行情走高,一定程度上对国际小麦期间产生利好提振。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受空头回补以及降雨导致收割延迟等利好因素提振,其期价国庆期间走高,截至10月7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12月合约期价报收341美分/蒲式耳,较9月30日的320美分/蒲式耳,上涨21美分/蒲式耳,涨幅6.56%,期间最高价342.25美分/蒲式耳,最低价318.25美分/蒲式耳。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11月合约期价报收940美分/蒲式耳,较9月30日的911.75美分/蒲式耳,上涨28.25美分/蒲式耳,涨幅3.10%,期间最高价955美分/蒲式耳,最低价904美分/蒲式耳。国庆期间国际小麦与玉米期间之间的价差有所拉大,截至10月7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2月合约小麦与玉米期价价差165.75美分/蒲式耳,较9月30日的158.5美分/蒲式耳,扩大7.25美分/蒲式耳。
四、供需宽松制约国际麦价 关注近期美农业部报告
供需格局宽松仍将是制约国际小麦市场行情走势的主要利空因素,这也将限制其后期价格的上涨空间。近日美国农业部即将公布的国际小麦10月供需报告将进一步引导其后期市场行情走势,其供需宽松格局一定时期内难有明显改观,国内外小麦市场不同的价格运行机制使得内外价差仍将处于高位。
国内新季玉米收购价格“高开低走”
2014-10-11 10:18 来源:中华粮网
国庆节长假过后,随着我国北方新季玉米陆续收割忙季到来,局部玉米开始上市。在今年市场丰收强大压力之下,国内玉米市场走势呈现一派大跌景象。我们观察到,由于上市时间差目前主要以可先行批量上市的华北粮源为主,预计整个十月份国内玉米市场将沉浸在新陈交替的玉米价格季节性回调过程中。
我国新季玉米价格跌跌不休
今年国庆小长假期间,正值我国关内外新季玉米批量收获,其中,河南地区玉米收获已经收尾(截止到7日17时,全省收获玉米472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95.8%),山东玉米完成收获还需要一周左右时间。由于华北大部分玉米在收获后多可晾晒上市,当地成为国庆节期间玉米价格下跌的重灾区,现货价格目前在2300-2500元/吨不等,山东部分地区饲料企业收购价格已跌破2300元/吨关口。
分区域来看,山东地区因深加工企业密集,且成为新粮流动首选地,国庆期间价格续跌幅度在100-150元/吨;河南则因前期陈粮价格水平偏高,且多为外调优质粮源,饲料企业采购成本因新粮上市得以大幅下降近300-400元/吨,但同时局部旱情导致区域供应减少,农户惜售,降价势头相对缓和。
相比较而言,东北产区和南方销区跌幅在50元/吨左右,南北港口玉米现货价格国庆节前后下跌20-30元/吨不等,后续伴随着东北玉米烘干批量上市料存在进一步下降空间。
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高开低走
据统计,国庆节前后北方玉米深加工企业挂牌价格整体呈现高开低走格局,但截至目前其价格水平同比依旧偏高。与去年相比,今年国庆节前后华北深加工玉米收购价格跌幅无疑较为明显,但目前价格水平同比仍偏高50-130元/吨不等,预计随着后期山东新粮继续收获仍存在一定下行空间。无独有偶,今年东北深加工企业挂牌收购积极性不及去年,吉林地区主流深加工企业中仅嘉吉生化、吉林乙醇开始挂牌、黑龙江只有青冈龙凤,且挂牌价格呈现高开低走格局。以嘉吉生化为例,今年9月23日其开秤挂牌为三等粮2240元/吨,较去年高开140元/吨,但国庆节后已调降至2190元/吨(仍高于去年同期2100元/吨)的水平。
南北港口玉米市场价格弱势调整
伴随新粮上市进程逐渐加快,南北港口玉米市场收购价格整体处于弱势下行过程。近期北方港口价格下调较为频繁,目前报散粮收购价格区间为2370-2390元/吨,弱势下行过程短期内或仍将维持。市场反映,受当前港口价格频繁调整影响,贸易商购销活动较为谨慎。受北方港口价格弱势调整影响,南方港口目前也整体呈现偏弱格局,饲企多以随用随采为主,观望情绪较浓。目前广东港辽宁玉米散粮主流成交价格为2600-2620元/吨,其中辽宁新粮主流成交价格2600-2620元/吨。辽宁吉林产陈粮2620元/吨成交。新、陈价格几乎无价差。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新季玉米上市带动国内玉米价格下跌实在意料之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由于辽宁粮源品质较好,霉变率低,新季玉米品质优于大多数陈粮,新陈掺兑的情况较往年有所减少,饲料企业用粮供应充裕。通过与去年价格比较发现,目前玉米价格水平尚未跌破去年同期价位,加之新季玉米尚未收割完毕、农户卖粮高峰未到,其后市继续承压,价格底部区间望参考去年临储托市价格水平以及10月政策托市启动情况。
油脂振荡筑底 存在上涨空间
2014-10-08 08:41 来源:中华粮网
东南亚天气存变数
尽管北美大豆的天气市场已经过去,但是对于全年都处于生产周期的棕榈树而言,天气的较大变化还是会对产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从美国气象机构NOAA对10月上旬的天气预报来看,马来西亚和印尼大部分地区都将面临比历史同期降雨减少50%—70%的情况。由于该地区正处于旱季与雨季转换的时间节点,旱季的延长显然会对棕榈树未来产量形成压力。虽然长期来看棕榈油产量依然呈现增长的势头,其价格仍是偏弱,但是短期的天气变化可能影响产量供给,进一步诱发价格阶段性反弹。
内外价差缩窄 油脂库存回落
8月以来,棕榈油进口数量大幅收缩,贸易商手中24度棕榈油货源紧张。而棕榈油内外价差也明显收窄,由此前4月时内外价差倒挂超过1000元,到现在两者价差倒挂大概在300元。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银行信用证管理加强,棕榈油贸易融资减少。此前,国内棕榈油贸易融资规模巨大,每年进口的棕榈油当中,有融资需求的棕榈油进口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国内大多数棕榈油贸易企业也都参与了贸易融资业务。不过,5月初,国家下发了《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要加强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以及对进出口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分类管理。此规定一出,对棕榈油贸易融资影响较大。而棕榈油进口贸易目前大部分集中在几个大型贸易商手中,银行提高信用证保证金,导致市场现金流紧绷,被迫减少进口而加紧去库存。
加拿大菜籽减产 后期中国进口大幅减少
2013年,全球油料作物丰产,菜籽油对豆油形成压力。其中,2013年加拿大菜籽的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800万吨,加大了全球菜籽供给的压力。不过,今年加拿大种植天气并不理想,特别是主产区阿尔伯塔地区在9月上旬就迎来降雪天气。当前加拿大的油菜籽收获正由西向东推进,这可能不利于加拿大的油菜籽收获。
一方面是国外菜籽供给减少,另一方面是国内菜粕价格快速下跌,菜粕期现货价格自7月初以来连续下跌,而且跌幅较大,导致现货贸易需求开始减少,由于目前南方油厂的进口菜籽压榨利润大部分是来自于菜粕,因此当菜籽压榨无力可图时,南方油厂对菜籽的进口需求减少,最终可能会导致加拿大菜籽远期到港减少。如此一来,后期菜油对市场的压力将会显著减少,最终使得菜油对豆油的压力显著降低。因此,后期豆油菜油的价差可能扩大,无形中给豆油后期反弹创造一定的空间。
美豆利好消息将逐渐显现
对于油脂市场而言,主要的利空因素集中在大豆上,今年国际市场大豆供应充足,种植面积增加至创纪录的8484万英亩。即便是当下大豆进入收割期,实际收割单产数值还是呈现上升趋势,给予市场极大地压力。不过,偏低的价格一方面对于需求方会扩大采购,另一方面对供应方形成成本压力。如果价格不回升,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种植户将在所有三个品种上蒙受损失,为近十年内首次,也是美国农场或近十年内首次亏损。
此外,美国生物柴油1美元/加仑的补贴政策,可能会在近期通过。考虑到今年美国农户的种植收益大幅下降,政府补贴政策在此时更容易得到通过。另外,中国政府对转基因农产品的限制将会更加严格。如果后期中国政府真的收紧转基因大豆的进口许可,这将使得国内市场重蹈今年年初中国大量退运美国玉米的覆辙,将显著利好国内豆类市场。因次,豆类市场在近一个季度大幅回落后,很可能在10月中上旬出现探底反弹行情。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当前的油脂市场正处于振荡筑底格局之中。市场利空因素的高峰期可能即将过去,在经历了连续大幅下跌后,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油脂市场可能在10—11月间迎来反弹行情。(来源:期货日报)
中储粮采取有力措施 处置黑龙江海林火灾
2014-10-11 10:12: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11日电 2014年10月8日凌晨3时,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海林直属库租赁的罩棚仓库起火。记者从中储粮总公司获悉,经地方政府、消防部门和中储粮广大干部员工全力以赴救援,目前明火已经扑灭,无人员伤亡,正在抓紧抢运粮食,开展火灾后续处理工作。
据了解,经初步查实,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海林直属库在2013年临储粮收购中,因自有库容紧张,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租赁黑龙江海林市耐力木业有限公司的罩棚仓,储存玉米总计4.27万吨。有关部门初步调查,起火点源于同一院内的耐力木业公司木材加工车间,引发与其紧邻的临储玉米罩棚仓着火。初步估算过火粮食约400吨左右,详细情况正在进一步核实之中。
中储粮总公司表示,火情发生后,总公司迅速组成工作组抵达海林市,与分公司一道指挥救援,并配合地方政府开展火灾事故调查。预计在随后48小时之内将4万多吨临储粮全部集并到其他场地。公司还明确表示,将对此次火灾事故认真调查,吸取教训,对相关人员严肃处理到目前为止,东北地区还有4900多万吨、4万多个露天储粮囤,安全储粮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据悉,在已全部改造完成东北地区配电防火工程之后,中储粮将继续加大东北地区露天储粮仓储管理,在全系统组织开展储备粮油数量、质量、安全生产和租仓储粮的“四查”工作。
中储粮总公司决定从今年秋粮收购开始,彻底取消传统易燃材料的“席茓囤”露天储粮方式,全面使用具有防火功能的新型露天垛储粮方式,确保粮食储存安全。(中新网财经频道)
粮农组织:全球食品价格跌至4年新低
2014-10-11 09:05 来源:中华粮网
联合国粮农组织9日宣布,全球食品价格跌至四年来新低。该组织统计的食品指数已连续六个月下降,创下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最长连续下跌期。
粮农组织说,今年9月衡量包括谷物、肉、糖等一揽子食品价格的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91.5点,比8月下跌2.6%,较去年同期跌幅更是高达6.0%。截至今年9月,这一指数已经连续第6个月下跌,跌至2010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其中糖和乳制品下跌幅度最大,其次是谷物和油,而肉类价格保持坚挺。
粮农组织认为,全球食品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丰收和库存充盈,而美元升值也导致以美元计价的食品价格下跌。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每月发布一次,用来衡量一揽子食品国际价格的月度变化。该指数由谷物、植物油、乳制品、肉类和食糖5个商品类别的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数构成。
粮农组织同一天发布的《粮食展望》报告还显示,全球粮价也在下跌。报告预计,今年全球小麦产量将再创新高,大米产量虽然将略低于去年,但库存量巨大。(新华网)
印度大米出口价格下跌 泰国大米价格稳定
2014-10-08 09:52 来源:中华粮网
据贸易商称,周二印度大米出口价格稳中下跌,其中破碎率5%大米价格为每吨415美元到425美元,比周一下跌5美元,不过仍比巴基斯坦同等规格的大米价格高出10美元。
印度破碎率25%大米报价为每吨380美元到390美元,比巴基斯坦同等规格的大米价格高出25美元。印度蒸谷米价格约为每吨410美元到420美元,比巴基斯坦同等规格的大米价格便宜15美元。
据贸易商称,泰国大米出口价格保持稳定,其中破碎率5%大米价格为每吨415美元到425美元,比越南同等规格的大米价格便宜25美元。
泰国破碎率25%大米报价约为每吨350美元到360美元,比越南同等规格的大米价格便宜50美元。泰国蒸谷米报价约为415美元到425美元。(来源:农产品网站)
中国年度玉米产量预估
2014-10-11 09:00 来源:中华粮网
美国农业部(USDA)周五公布的10月供需报告显示,中国2014/15年度玉米产量预估为2.17亿吨。9月预估为2.17亿吨。2013/14年度玉米产量预估为2.1849亿吨。(文章来源:博易大师)
中国年度玉米进口预估
2014-10-11 08:59 来源:中华粮网
美国农业部(USDA)周五公布的10月供需报告显示,中国2014/15年度玉米进口预估为300万吨。9月预估为300万吨。2013/14年度玉米进口预估为340万吨。(文章来源:博易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