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收入连续10年增长超20%
2015-03-04 08:37 来源:中华粮网
从2日召开的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农产品加工业分会成立大会上获悉,2003年至2013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63万亿元增加到17万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0%以上,已成为横跨三次产业、汇聚多个行业、带动就业增收和满足消费需求的农业基础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和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表示,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进入新阶段的大背景下,如何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何破解农产品价格接近“天花板”和生产成本“地板”不断攀升“双重挤压”的难题,如何破解资源环境的硬约束,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必须正视和解决的现实课题。当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来源:光明日报)
国粮局:秋粮收购总量1.76亿吨
2015-03-02 09:16 来源:中华粮网
据统计,截至2月25日,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391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745万吨;内蒙古、黑龙江等5个大豆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大豆17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70万吨。
另外,河北、黑龙江等11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玉米1072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484万吨。(来源:国粮局网站)
2015年“粮食安全”成为重点课题
2015-03-04 08:26 来源:中华粮网
在维护“粮食安全”的大局中,除激发种粮积极性、严控耕地、确立种植面积底线等被政府部门长期紧抓的工作重点外,革新仓储、流通和产销调节体系,也被赋予了重要角色中国粮食生产至2014年已实现“十一连增”、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亿吨,但“粮食安全”在今年中央发出的“一号文件”中,仍被视为首当其冲的待解课题。
1月22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对外公布,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抓好粮食收购、管好地方粮食储备、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加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完善区域粮食市场调控机制等任务,都划归为各省省长(主席、市长)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层面的重要职责,并强调各省(区、市)政府,均必须切实承担起保障本地区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
2月25日,国家粮食局又公布了日前向各省(市、自治区)的粮食局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详列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被中央明确提出后,由各地粮食部门牵头负责的具体任务。
综观这份《指导意见》,除了具体规范了各地粮食局传统的主要业务─抓好粮食收购工作外,其他诸如管好地方粮食储备、全面实施“粮安工程”、创新粮企经营模式等环节,也都被纳入地方粮食局协助当地省级政府贯彻“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主要抓手。
在维护“粮食安全”的大局中,除了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控耕地、确立种植面积底线等被政府部门长期紧盯的工作重点外,为何革新仓储、流通和产销调节体系,也被赋予如此重要的角色?
仓储物流环节浪费惊人
在2013年间,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便曾坦言,据粮食局测算,中国粮食产出后,每年仅在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所损失的浪费总量,便达到700亿斤以上,相当于2013年全国粮食生产总量的5.8%。其中,中国的农户存粮又占去全国粮食年总产量的近半数,但由于农户的储存设施简陋,每年因发霉、虫蛀或遭老鼠雀鸟啃食的粮食损失达400亿斤以上。
而当粮食进入物流环节后,全国粮食企业的各类仓库中,有近1800亿斤的仓容空间都属于“危仓老库”之列。目前中国的粮食物流方式,也大多采用包粮运输,在包装、卸载过程中造成抛洒、遗留的耗损较大。据任正晓介绍,每年中国粮食在物流环节的损失超过约150亿斤。
而中国粮食的总产粮“十一连增”,从2005年的4.84亿吨一路增长,2013年、2014年两度突破6亿吨,但全国的仓容空间却没有相应增加。
2014年6月,当2014年夏粮确定丰收之际,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曾专门研讨粮食仓储问题,并决定以东北地区和南方稻谷产区为重点,今明两年新建仓容1000亿斤。当时,为应对即将丰收的2014年夏粮,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采取大力促销腾库、定向销售等办法,消化临储粮和陈粮,为新粮腾出仓容。并决定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仓储设施建设。
这个在去年六月间,由国务院为应对粮食仓容空间不足所做的决定,在日前由国家粮食局下发的《指导意见》中,则做出进一步的具体部署。
年内完成新建1000亿斤仓容
在国家粮食局下发的《指导意见》中,除了重申在2015年底之前,要完成国务院“两年内新建1000亿斤仓容”的任务目标之外,还要求需依照《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标准,统筹各地区的标准化收纳仓(储存期不超过1年)和储备仓(储存期在1年以上)的建设规模和布局,使地方粮库的建设项目和中央粮库的建设项目布局得以衔接,并确保现有的粮食仓储设施“数量不减少、功能不下降、用途不改变”。
《指导意见》还强调,若地方粮食仓储设施确有需要改变用途的,必须经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幷进行补建;若需迁建的,则要先建后迁。
而在2017年以前,全国则需要完成“危仓老库”的维修改造和功能提升作业。重点的改造方向包括:加强仓房的保温隔热、防潮防雨功能和气密性;提升仓房的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和粮情检测等功能。对于达到报废年限,已经没有维修价值的“危仓老库”,则可报废重建或异地新建,并将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组织等,建设粮食烘干和储存设施设备。
此外,《指导意见》还重申了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的政策方向,并提出要继续加强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粮食流出通道,以及华东沿海、华南沿海、京津、西南、西北及沿海地区的粮食进口流入通道建设。在流通方式上,政府将大力推广散粮、成品粮集装化运输,使当前以包粮运输为主的流通结构得到优化。
全程追溯体系待建立
自去年以来,在全国部分地区展开试点、并被认为初步具备可推广性的库存粮食识别代码应用,也被写入了此次印发的《指导意见》当中。文件称,要以库存粮食识别代码为技术载体,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使“智慧粮食”建设的目标得以稳步推进。
所谓的库存粮食识别代码,是一种可以记录粮食产地、收获年份、流通轨迹、粮食质量等信息的载体,目前具有根码、当前码、二维码等识别型态,可根据粮食所储存的每一个货位单独生成。
库存粮食识别代码体系一旦普及后,将可望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码随粮走”的全过程监督追溯机制。而用粮企业乃至于消费者,未来则可透过读取粮食识别代码的方式,了解一批粮食从收购以来的生产、质量和储存信息,追溯其产销轨迹。一旦有粮食品质或安全问题爆发时,更易于追究缺失责任和问题环节。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曾表态称,此一应用,将会对政府的粮食收购政策、库存监管、质量管理、应急保障和统计调查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而在粮食质量安全的控管层面,《指导意见》也罗列了强化库存粮食安全监测抽查、加大新收获粮食品质测报,以及加强对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超标粮食的管控,以期“建立污染粮食处置长效机制”的目标。
据测算,目前中国每年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粮食约为1200万吨,相当于4000万人一年的口粮,粮食受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便超过200亿元。《指导意见》要求,对于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要推进“入库前检验把关、单收单存、无害化处理或限定用途定向销售”的工作;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库存粮食,则须做好处置,防止其流入口粮市场,并强化粮食安全的监管属地责任。
在一国的“粮食安全”的指标中,国内粮食生产能力、进口调控能力和库存管理能力三者鼎足而立。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各类粮食仓储企业已达1.9万家,仓容总量超过3亿吨。
然而,在中国所有仓容设施中,高大平房仓、立筒仓、浅圆仓等现代化仓型,只占了全部仓房的大约六成。而在各类仓房当中,则只有78%安装了机械通风系统;57%安装了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41%安装了使用强制气体循环,引流熏蒸气体在粮堆中杀死害虫的环流熏蒸系统。
因此,中央要求全国到今年年底前要新建1000亿斤粮食仓容、为现存3亿吨仓容总量扩容约六分之一的目标虽然不小,再加上还有要在2017年以前完成全国“危仓老库”改造提升的规划。但和每年全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所损失近6%的浪费总量相对照,或许此刻的奋起投入,更像是一场迟来的赛跑。(来源:财新网)
让农业补贴与价格分离
2015-03-05 08:59 来源:中国青年网
“如果还是按传统农业方式应对现在的‘三农’问题,是没有出路的。”长期研究农业经济学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认为,我国应放弃以价格支持手段补贴农业,除保留农机具购置补贴,将其他补贴统统调整归并,按土地面积补贴。
所有国家对农业都有补贴,我国亦不例外。柯炳生介绍,我国从2003年开始,建立了农产品四项补贴和支持价格的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在前些年中,较好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十一连增”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但时过境迁,随着外出务工收入的不断增加,补贴对调动农民积极性的作用显著减弱;与此同时,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却全面高于进口产品的价格。“直接后果是导致大量进口,同时国内产品出现卖难,国家库存大幅度增加,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进而导致国家库存补贴大幅度增加,不堪重负。”他说。
2014年,我国又开始改革价格补贴方式,在大豆、棉花试点目标价格制度,政府不再直接收购,让价格随行就市,再补贴差价给农民。但柯炳生研究发现,试图通过目标价格来摆脱托市收购造成的困境,也是行不通的,国家财政补贴代价巨大,而解决问题效果并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
“无论是现在作为政策主体的托市收购,还是作为改革方向的目标价格补贴,都是通过行政手段改变价格关系,使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这样的政策,实际上就是计划经济的翻版表现,是无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的。”柯炳生认为,要从根本上化解目前的困境,关键是要按照中共三中全会的改革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
“这就是桥归桥,路归路,让补贴与价格分离。”柯炳生具体建议道:保留农机具购置补贴,而将所有的其他补贴归并到一起,建立土地面积补贴,即每个农户获得的补贴,只与土地承包经营的面积挂钩,而与种植的产品和价格无关。这样的补贴政策,对农民提供了收入支持,不扭曲市场,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并且操作极为简单易行。
柯炳生表示,按土地面积补贴不仅补贴效率高,还可以让市场价格信号指导农民,实现地区比较优势和国际比较优势,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更科学合理地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我国土地面积紧缺,合理的农产品贸易结构是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例如大豆、油菜籽、棉花等,生产其他高亩产或高附加值的产品,例如玉米、蔬菜和水果等。“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样的贸易结构会自动形成。”他乐观地表示,用土地补贴来取得现有的各种扭曲市场的补贴,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有限的农业土地。
两会看三农:现代农业离咱有多远?
2015-03-05 09:06 来源:央广网
说起今年全国两会的关注热点,三农是个绕不开的话题。那么,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于当下三农领域的哪些方面最为关心?又都持有什么观点呢?今天的“两会看三农”,咱们来说说发展现代农业的话题。
今年的一号文件第一条就提出“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但是,现代农业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在具体农业生产中,如何实现“现代化”?对于这些问题,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各自有不同的探索和思考。
马瑞强:“我今年带来的是,关于加大对规模化农业土地整理、高效节水,农电配套支持力度的建议。”
与过去两届参加全国两会不同,全国人大代表马瑞强这次并没有带来自己种植的“水果玉米”,只是带来了一份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这位80后代表戴着金丝边眼镜,一脸书生气,说起现代农业来却头头是道。
马瑞强:“现代农业,我认为它应该是规模化、当然是含有高科技,科技因素在里面的现代农业。我们做的水果玉米实际上是新品种的引进,做的过程中就要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使用大型农机,培养职业化的队伍,我们希望用工业化的思维来做农业,更精准、更标准。”
马瑞强是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马瑞强水果玉米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水果玉米”品种是马瑞强在读博士期间就致力研究的项目。马瑞强博士毕业后,通过土地流转在家乡种起了“水果玉米”。马瑞强说,自己无论是科技运用还是经营理念,都在走现代化农业的路子。
马瑞强:“2014年我们自己种植的基地2000亩,发展订单农业8000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实现规模化。另外我们组建了大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一支职业化的农民队伍,我想这应该算是现代化的范畴吧。”
现代农业是热门词汇,那么到底什么是现代农业?简单的说,就是要从追求产量和依赖消耗的粗放型农业向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转变。
从词汇概念再回到马瑞强的农业合作社,培育新品种“水果玉米”就是应用了现代的科学技术,对作物品种进行了改良;而通过大型农业机械来平整土地,就是利用了现代工业的成果来助力农业生产;发展订单农业是一种现代化的经营手段。这些都属于现代农业理念。
通过新品种玉米种植,机械化的运作,加入到马瑞强合作社的社员们享受到了现代农业给他们带来最实在的好处。
“最近几年一直做水果玉米的推广,我们的面积越来越大,是因为它确实给种植的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每亩地的收益比普通的玉米增收两到三百块钱。”
都知道现代农业好,可总结自己的实际经验,马瑞强认为,再好的理念如果没有人接受,再高科技的农业设备没有人来操作,发展现代农业都无从谈起。
马瑞强:“像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我们的数据整理,分析,研究,还有我们的新技术使用,因为他之前没有做过这些事,所以这个过程中要慢慢培养他们往这个方面走,但是他们在思想观念上老接受不了这个东西。”
与马瑞强有着同样的忧虑。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吴沛良说,要想发展现代农业,首先得靠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而这恰恰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最大的瓶颈。
吴沛良:“对发达地区来讲,确实是,谁来种田?怎么种田?就是面临着的十分紧迫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大量农村有文化、有劳动力的人往二、三产业转移,那么发展现代农业也需要人才,也需要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懂技术、会经营、能开拓的人来发展现代农业。”
如何解决“人”的问题,按照江苏的做法,吴沛良总结就是“提高老农民、培训新农民、吸引有智慧的农民”。
吴沛良:“提高一批老农,这些老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他们有经验,所以提高一批老农;第二培育一批新农,就是职业农民,他们哪里来,就是出去打工的,但是他们又融入不了城市,积累了资本,开拓了眼界,有市场意识;三就是智农,有智慧的知识分子,但是政策上要有吸引的政策。”
发展现代农业,光有人还不行,还要有土地制度的变革。全国政协委员王继亮指出,新疆建设兵团之所以机械化程度很高,与土地的集约化分不开。
王继亮:“在农业现代化里面机械化来说,我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全国它有一个规模集约经营的优势,所以这个不说领跑吧,应该说还是有优势的。所以我们致力于把我们现代化的农业能够做的更好,使我们生产力的水平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业委员会主任吴沛良认为,在江苏,情况又不一样,当地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要想集中规模种地,必须通过土地流转和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来实现。
吴沛良:“那个这个地,就是我们现在搞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我们有两种规模经营,一种是土地流转,一百亩到三百亩,还有一种是土地一家一户不动,但是我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来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统一良种啊、统一栽培啊、统一植保防治病虫害啊,生产的农产品也是一样的。”
土地形成规模,有自己的职业农民队伍,再加上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农机装备,包括后期的销售与经营,诸多要素逐渐勾勒出现代农业的蓝图,这也是全国人大代表马瑞强对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期待。
马瑞强:“我的梦想就是做职业化农民的带头人,领着一帮职业化的农民种着很多农民种不了,闲置的或者流转出来的土地,也许是几万亩,也许是几十万亩。”
供需宽松 稻米仍将高位窄幅波动
2015-03-02 09:21 来源:中华粮网
2014年,我国稻米市场持续政策市特征。上半年国内稻谷供应总体充裕,稻米市场价格总体稳中上扬,但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新季稻米上市之际,各品种稻谷全部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市场价格被快速拉升。2014/2015年度,我国稻谷供需仍相对宽松,在国家政策支撑下,预计稻米市场价格仍将在高位窄幅波动。
稻谷产量创历史纪录
2014年我国稻谷丰收,产量较上年提高,并创历史新纪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3031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单产为681.07公斤/公顷,增加93.7公斤/公顷;总产量为2.06亿吨,增加281.5万吨。从品种结构看,中晚稻增产,早稻减产。早稻产量为3401万吨,比上年减产12.5万吨;中晚稻产量为1.72亿吨,增加294万吨。
食用需求总量刚性增长
受人口刚性增长影响,稻谷食用需求总量亦呈刚性增长。但由于最低收购价连续上涨,稻谷市场价格高于其他饲料粮,饲用量有所降低。国家相关机构中心预估,2014年国内稻谷总消费量为2.02亿吨,比上年略增。其中全国食用消费为1.76亿吨,较上年度增加200万吨;由于稻谷价格高于其他饲料粮,全国饲料和工业消费为2400万吨左右,较上年减少。
2014年稻谷走势强于大米
在生产成本增加及最低收购价政策带动下,2014年国内稻米市场价格比上年上扬,品种间走势略有不同,稻谷走势强于大米。
早稻品种价格呈现阶梯型上涨走势。其市场价格上调基本与政策性收购启动的时间重合。
2014年上半年价格维持在1.30~1.32元/斤,7月份政策性收储企业挂牌收购价迅速拉升至1.35元/斤,其他收购主体价格也有所上调。
中晚籼稻价格走势整体比早籼稻活跃。2014年初中晚籼稻市场价格出现上扬,部分地区涨到1.40元/斤以上;9月份新产中晚籼稻上市前,市场价格基本在1.32~1.36元/斤;新粮上市初期,大部分主产区市场价低于1.38元/斤;随着托市收购预案的启动,市场价格逐步回升至1.38元/斤附近。
粳稻市场价格先扬后抑。上半年价格缓慢上扬,9月份后新粮增产预期较强,价格下滑。11月黑龙江启动预案,价格随之上扬,至年底市场价格均未突破1.55元/斤。
进口大米不断涌入国内
根据FAO数据,2013/201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4.97亿吨,为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大米主产国出口意愿迫切,市场价格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而国内稻米价格受政策影响持续上涨,与国际大米价差较大,进口大米不断进入国内市场,对国内大米特别是籼稻米市场影响较大,国内稻米行业开工率受到一定影响。
总体来看,本年度稻米市场供需仍有盈余。当前我国稻谷库存较为充裕,最低收购价稻谷收购数量较大,进一步增强了国家调控市场的能力。
小麦上半年平稳运行下半年温和走高
2015-03-03 10:10 来源:中华粮网
2014年我国小麦再夺丰收,小麦饲料消费增幅明显,消费总量稳步增长,但价格走势平稳,未有较大波动。受主产国增产影响,国际小麦价格弱势运行,但由于国内丰产,加之进口配额限制,小麦进口量同比大幅减少。2015年小麦产量大幅增加的空间有限,小麦消费将趋于稳定,市场供需继续维持紧平衡状态。
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2406.3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7.61万公顷,减幅为0.32%;单产为5.24吨/公顷,比上年增加0.18吨/公顷;产量为1.2617亿吨,比上年增加400万吨,增产3.27%,实现十一连增。小麦生长期气象与土壤墒情较好,麦收时未出现连阴雨,小麦籽粒饱满,品质好于常年。
饲料消费量增幅明显
监测显示,2014年我国小麦制粉消费和饲料消费数量均有增加,但工业消费数量有所下降,总体仍呈紧平衡状态。估计2014年国内小麦制粉消费量为9500万吨,比上年增加50万吨;饲料小麦消费量为1750万吨,比上年增加450万吨;受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影响,2014年小麦工业消费量为1100万吨,比上年减少90万吨。
小麦价格整体保持稳定
2014年我国小麦价格整体稳定,年内各地最大价差为150~200元/吨,较前两年波动区间稍有扩大。至年底,河北石家庄地区普通小麦进厂价2570元/吨,比年初高位下降11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2550元/吨,比年初下降7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2550元/吨,比年初下降50元/吨。
进口小麦数量大幅减少
2014年主要出口国普遍增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价格弱势运行,9月下旬创下2010年以来的新低480美分/蒲式耳。由于国内继续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进口小麦到港完税价显著低于国产同品质小麦价格,倒挂现象突出。年底美国软红冬小麦到港完税价1939元/吨,低于国内同等品质小麦701元/吨。
尽管小麦进口收益较好,但我国小麦取得丰产,加之进口配额限制,2014年小麦进口量较上年显著下降。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297万吨,远低于上年的551万吨。
预计2015年行情平稳
由于近年小麦种植效益下降,预计2015年我国小麦播种面积略有下降。从播种以来的气象和墒情条件来看,小麦整体长势较好,产量有望继续保持较高水平。预计2015年面粉消费保持小幅增长趋势,饲料消费将恢复正常水平,国内小麦供需格局将趋于宽松。
2015年最低收购价维持2014年2360元/吨的水平,打破了小麦最低收购价连年上涨的趋势,政策对市场的支撑作用减弱,预计2015年小麦价格以稳为主。
玉米需求难以好转进口数量有望提高
2015-03-03 09:11 来源:中华粮网
尽管受到干旱影响,2014年我国玉米仍获丰收,产量创下历史次高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玉米饲料及工业消费仍然疲软,国内市场呈现供大于求格局。但玉米临储收购数量庞大,一度造成玉米市场供应紧张,玉米价格出现暴涨,新玉米上市后价格在供应压力下迅速下降。
玉米产量为历史次高水平
2014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707.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5.8万公顷,增幅2.09%;单产为5.817吨/公顷,比上年减少0.199吨/公顷,减幅3.31%;产量为2.1567亿吨,比上年减少281.6万吨,减产1.29%。总体而言,干旱对总产影响有限,玉米仍为丰收年景,达到历史次高水平。
饲料及工业消费双双下降
2014年我国玉米饲料及工业消费呈现双双下降局面。受上半年H7N9禽流感冲击、年中小麦替代玉米活跃、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量下滑、高粱及大麦等玉米相关替代品进口量大幅增加等影响,玉米饲料消费出现下滑。估计2014年玉米饲料消费为1.12亿吨,比上年下降300万吨。
深加工企业由于下游需求疲软,行业利润低迷,此前已经连续两年亏损,2014年在玉米原料成本连续数月高企的情况下,更是出现多家企业停工、停产的局面,国内玉米酒精行业开工率一度不足40%,淀粉行业也一度降至45%左右。玉米深加工消费量出现下滑,估计2014年玉米工业消费量为5000万吨,比上年下降200万吨。
2014年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2014年我国玉米价格呈倒“V”型走势,截至年底,吉林长春地区深加工企业二等玉米采购价为2140元/吨左右,与年初持平;山东潍坊地区为2200元/吨左右,比年初低70元/吨。尽管玉米市场供大于求,但新玉米上市前大量库存掌握在国家手中,玉米市场供应一度紧张,价格相应暴涨。这也导致2014年国内玉米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玉米进口替代品增加
由于2013~2014年美国玉米产量连续创下历史纪录,在庞大的供应压力下,2014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整体维持弱势走势,9月末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低价320.75美分/蒲式耳。2014年1~12月,美国2号黄玉米近月船期对我国港口报价平均为246美元/吨,完税后平均成本1824元/吨,与国内广东港口玉米的平均价差为671元/吨,进口利润丰厚。
进口美国玉米受阻,导致我国大幅增加高粱、DDGS、大麦等玉米替代品的进口。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累计分别进口高粱、DDGS、大麦578万吨、541万吨、541万吨,合计1660万吨,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919万吨,增幅124%。
2015年维持供大于求格局
由于2014年玉米种植收益良好,预计2015年农户仍有较高的种植积极性,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可能继续增加,若无重大气象灾害,玉米产量将维持在高水平。
目前来看,2015年玉米替代品采购订单数量庞大,预计全年进口量或与2014年相当。饲料消费预计将有恢复性增长,工业消费在加工企业开工率提高的情况下预计也将增长,但全国玉米市场仍将维持供大于求的格局。
临储收购数量庞大,很可能接近上年水平,这将导致市场粮源减少,对玉米价格有较强利多作用,或将是后期市场惟一利多因素。国家掌握着1亿多吨的临储玉米库存,如果库存得不到相当程度的释放,仓容问题较为严重。
后市玉米价格走势仍看政策,若临储拍卖对市场粮源的补充效果仅在上年水平,价格有大幅上涨机会;若拍卖效率较高或有其他政策,能够保证对市场粮源进行补充,则玉米价格涨幅有限。
蝴蝶效应引发油脂油料集体走强
2015-03-04 9:19 来源:期货日报
"我最近已经提醒亲戚朋友多储备些食用油,估计油厂、超市近期会提高食用油售价。"河南粮油经销商盛国伟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国际市场油脂油料价格近日出现了持续大幅上涨,国内期货市场也已有所反应,可能很快将传导至油脂现货市场。
今年2月以来,大连棕榈油期货主力1505合约已累计上涨550元/吨,豆油1505合约期价上涨超过300元/吨,郑州菜油1505合约期价已上涨350元/吨。同一时期,国际大豆、豆油、棕榈油等油脂油料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上涨。
目前,国内油脂油料现货市场供应充足,需求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现货市场购销价格也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对于相关品种期价大幅走高,厦门油脂加工商刘诗伟认为,这与巴西卡车工人罢工以及罢工工人阻断农产品运输有很大关系。
据了解,截至目前,巴西卡车工人罢工已持续10天,这导致部分大豆采购需求转向美豆,美豆出口需求持续向好又推升了国际油脂油料价格,进而带动国内期价连续上涨。
巴西是全球大豆主要生产国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大豆进口国。巴西大豆流通如果持续受阻,国际和国内大豆价格肯定还会上涨。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仍集中在工人罢工引发的大豆物流问题上。此外,未来两周巴西港口降雨量有可能高于往年同期,这也不利于大豆装船。
去年我国进口大豆量超过71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油菜籽、菜油、豆油等进口量也十分庞大。当前我国油脂油料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国内相关品种价格的大幅波动。
"除了国际影响因素之外,国内油脂油料贸易融资规模大幅萎缩也有利于市场价格回升。
"河北粮油贸易商杨一海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国内一些油脂油料融资贸易商的资金链断裂,大豆等农产品的进口贸易融资至今没有走出困境。与此同时,国内相关行业的不景气也限制了农产品贸易融资规模的扩大。
杨一海认为,受巴西工人罢工、国际大豆价格上涨、进口贸易商资金紧张等因素影响,3-4月我国进口大豆、油菜籽等到港量预期将比往年同期减少,国内油脂油料价格的上涨行情短期内还会持续。不过,当前国储菜籽油、大豆数量依然庞大,新年度国际市场大豆产量依然乐观。他分析,一旦国内国储油脂油料大量抛售,巴西工人罢工等影响大豆流通的问题得到解决,届时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上涨行情就将结束。
区域行情:3月5日湖北地区菜油最新价格行情
2015-03-05 10:31 来源:中华油脂网
据市场监测,3月5日,湖北菜油价格行情平稳。国产四级菜油报价一般在8100-8300元/吨左右,厂家基本停止生产,市场上主要是销售进口菜油。宜昌当阳地区国产进口菜油价格6300-6350元/吨,较昨日持平;宜昌菜油价格6350元/吨,较昨日持平;荆州沙市地区菜油报价6300元/吨,较昨日持平。荆门周边地区菜油价格6300-6350元/吨,较昨日持平;襄阳老河口奥星公司国产四级浸出菜油出厂报价8000元/吨,进口菜油出厂报价6350元/吨,较昨日持平;潜江地区菜油出厂报价6300-6350元/吨,较昨日持平。
农业要闻:临储小麦拍卖成交率27.8%
2015-03-04 10:13 来源:中华粮网
临储小麦拍卖成交率27.8%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于3月3日举行的国家临时存储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小麦102.42万吨,实际成交28.47万吨,成交率27.8%。其中,河南市场拍卖投放托市麦20.19万吨,成交0.23万吨,成交率1.15%,均价2419元/吨;安徽市场共投放82.23万吨,成交28.24万吨,成交率34.35%,白麦均价2458元/吨,混麦均价2450元/吨。
湖南:粮食安全要坚守4条底线 从3日召开的湖南省粮食工作会议上获悉,在新形势下,粮食安全不再仅仅强调“手中有粮”,而是全面提升为生产、流通、消费全产业链的安全,必须坚守总量安全、质量安全、农民增收、市场稳定4条底线。
会议提出,今年湖南省要力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5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左右。各地要提高双季稻覆盖率,因地制宜发展玉米、马铃薯等旱粮;着力培育新型种粮主体,力争今年新增承包耕地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1万户以上;突出储备和调控,力争2018年底前在城乡普遍建立“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加强源头治理,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快与粮食主销区建立健全“以销定购、以购促销、产销衔接、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1月中国进口玉米约58万吨
2015-03-02 09:35 来源:中华粮网
中国1月玉米进口较去年同期减少11%,但来自乌克兰的玉米船货数量骤增,因该国供应商加快装船步伐,以履行去年签署的合约。
海关总署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月玉米进口量为579,393吨,其中从乌克兰进口470,047吨,2014年1月仅有570吨。
中国1月从美国进口的玉米数量锐降97%至20,383吨,此前中国拒绝了美国未被批准进口的转基因玉米。
另外从保加利亚进口8.6628万吨,老挝1368吨,俄罗斯966吨。
IGC:全球谷物产量将创新高
2015-03-03 09:17 来源:中华粮网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月报显示,2014/15年度全球谷物产量(小麦和粗粮)预计达到创纪录的20.06亿吨,比上年小幅提高。IGC指出,欧盟、独联体国家和美国谷物丰收,但是加拿大、澳大利亚、近东以及非洲地区的产量减少。谷物消费预计提高,其中饲料占到增幅的四分之三,因为供应充足,价格相对低廉。尽管如此,全球谷物期末库存将大幅提高,达到4.31亿吨,从而导致库存对用量比增至22%,创下五年来的最高水平。2014/15年度全球谷物贸易将达到3.04亿吨,仅略低于上年创纪录的水平。
澳大利亚小麦产量预计增加
2015-03-04 16:05 来源:中华粮网
根据澳大利亚农产品预估机构的数据,澳大利亚小麦产量将增加,因种植面积扩张且单产复苏,这有助于该国提升出口。
澳洲农业资源经济及科技局(ABARES)在报告中称,澳大利亚2015/16年度小麦产量料总计为2440万吨,高于去年的2360万吨。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五大小麦出口国。在7月1日开始的市场年度,该国小麦出口量料增至1795万吨,高于上一年度的1690万吨。
小麦价格今年下跌15%,延续上年跌势,因全球供应增加。国际谷物理事会
(InternationalGrainsCouncil)预计全球小麦产量创纪录料导致2014/15年度的库存升至30年以来最高水准。荷兰合作银行称,充足的库存将限制小麦价格未来几个月的涨势,新作供应面临的挑战料在第四季度为麦价提供支撑。
ABARES首席商品分析师JammiePenm称:“季节性条件将是最关键的因素。”
“若土壤含水量充足,农户可以按计划播种。若含水量不足,农户仍会进行播种,寄望于降雨。”ABARES预计,澳大利亚播种面积料为1389万公顷(3430万英亩),较上年增加0.6%。澳大利亚东部单产将自去年低于均值的水平反弹,亦提升产量。
全球产量
全球2015/16年度小麦产量料自上一年度的7.20亿吨降至7.07万吨,因单产下滑抵消种植面积增加的影响。IGC在2月预计全球产量为7.05亿吨。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全球2014/15年度产量达到创纪录7.2503亿吨。
在7月1日开始的市场年度,美湾硬红冬麦价格料平均为每吨265美元,上年为每吨270美元。
ABARES称,北半球冬小麦生长的不确定性对价格前景构成风险。
根据IGC预估,包括小麦和谷粒谷物在内的全球谷物产量在2014/15年度料攀升至创纪录的20.06亿吨。当前市场年度末的库存料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最高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