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市场信息(2014年35期)
2014/12/25 02:54:00 来源: 湖北省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


截至12月15日主产区秋粮收购进展

2014-12-19 09:40    来源:中华粮网

据统计,截至12月15日,湖北、安徽等13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2166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39万吨;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263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07万吨;内蒙古、黑龙江等3个大豆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大豆11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5万吨;河北、黑龙江等10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玉米316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95万吨。(来源:国粮局网站)


农业部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公报

2014-12-18 08:52   来源:中华粮网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质量如何?事关粮食和农业的产出能力。近期,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指导各地分类指导、分期推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根据《公报》,全国18.26亿亩耕地(二调前国土数据)质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至十等。其中,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3%。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较高,基本不存在障碍因素,应按照用养结合方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耕地质量稳中有升。评价为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这部分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一定基础,障碍因素不明显,是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到2020年,按照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测算,可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600亿斤以上。评价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积为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这部分耕地基础地力相对较差,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应持续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内在质量建设。同时,《公报》还依据全国农业综合区划,对东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黄淮海、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区等九个区域的耕地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分述了各区域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及主要生产障碍因素等。

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从2002年开始,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工作。以《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 1634-2008)和《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为依据,以耕地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叠加形成的图斑为评价单元,从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障碍因素和土壤剖面性状等方面综合评价耕地地力水平。2013年-2014年,农业部组织力量对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将各县(区、市、旗、团、场)耕地地力水平归入全国统一的耕地质量等级体系,划分出一至十等级耕地数量及分布。2014年10月,农业部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组成专家组,对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进行了充分论证。专家认为,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分方法合理、依据充分,内容与各区域农业生产实际相符合。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是继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全国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有利于全面反映各区域耕地质量状况、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为各地有针对性地做好耕地质量建设、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开展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发布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也有利于公众了解我国耕地质量现状,提高对耕地质量问题的关注度,营造全社会支持耕地质量保护的良好氛围。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相关负责同志表示,依法管理耕地质量,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是农业部门的重要职责。下一步,农业部将以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定成果为基础,推动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大力实施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等措施,着力提升耕地质量,不断夯实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长远基础。同时,抓紧制定《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加快建立健全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耕地质量、土壤墒情、肥效三大监测网络,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发布耕地质量动态变化信息。(来源:农业部网站)


今年我国农产品合格率为93.6%以上

2014-12-18 08:53    来源:中华粮网

2014年,农业部和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目标,积极依法履行职责,全面强化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蔬菜、畜禽和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6.3%、99.2%和93.6%,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

制度机构建设成效显著。农业部配合全国人大法工委修订《食品安全法》,协调保持《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两法并行、相互衔接。根据新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开展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出台了整合方案和指导意见,推动地方检测机构按照大农业的架构和综合建设的思路进行整合。

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农业部深入开展农药和农药使用、“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畜禽屠宰、水产品违禁药物、农资打假等7个专项治理行动。全年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41万家,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79起。查获假劣农资2.6万吨,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23个。

风险防范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构架,应急处置及时有力。农业部例行监测范围扩大到153个大中城市、86个品种、94个参数,抽检样品4万多个,基本上涵盖了主要城市、产区和品种、参数,重点排查共性问题和可能存在的行业“潜规则”。依托现有检测中心,在主产区认定145家风险评估实验站,将“菜篮子”和大宗粮油等12类农产品纳入评估范围。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和应对程序,及时妥善处置和化解舆情风险,有效防止负面信息的炒作和放大。

农业标准化工作持续推进。在标准制修订上,农业部会同卫计委发布了2014版农残国家标准,规定了387种农药在284种(类)食品中的3650项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基本覆盖了我国常用农药品种和常见农产品和食品种类。“三品一标”认证持续推进。全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1912个,绿色食品7335个,有机食品3316个,地标农产品213个,“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0.7万个。

基层监管能力稳步提升。目前全国有86%的地市、71%的县市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同比提高11和21个百分点。有序推进质检机构能力验证和机构考核,已竣工验收的市县质检站项目有一半通过计量认证,近三分之一通过了机构考核,从建设阶段过渡到考核管理和发挥作用阶段。(来源:农业部网站)


美媒:中国农业走出去缓和粮食短缺实现双赢

2014-12-18 08:31    来源:中华粮网

随着中国变得富有,粮食消费和饮食结构发生巨变。中国有世界22%的人口,但可耕地仅占世界的约7%。此外,近年来,由于严重的环境破坏,中国的可耕地面积不断萎缩。粮食需求上升及可耕地减少的双重作用,导致中国在不远的将来难以养活本国人口。

中国别无选择,只能转向海外农业。2013年,中国进口世界4%的谷物,今后这个数字可能会上升。几名中国官员也谈到海外是加强生产的一个补充。2010年,中国农业部长韩长赋说:“中国农业公司实行走出去战略的时机和条件已成熟。”

近年来,中国对海外农业的投资和土地租赁稳步增加。早在本世纪初,中国公司就开始投资邻国老挝和柬埔寨的农地,并且逐步“远征”他方。如今在几个非洲国家已有中国所有或共享的农场。此外,中国人还在巴西、秘鲁、阿根廷、墨西哥甚至俄罗斯远东租赁土地。

中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虽有望得到回报,但也不乏风险。从乌克兰危机可见,一切都无保障。土地是一个敏感问题,触及人类最原始的恐惧。在巴西,有官员指责中国偷偷抢夺土地。

不过,对于中国在海外购买农场要谨慎判断,不要认为那就是攫取土地。问题要复杂得多。

中国对非洲的农业研究中心投入巨资,大大提高稻米和其他农作物的产量,缓和了粮食短缺问题。如今,数以百计的中国农业科学家在非洲和其他地方工作,他们的目标是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中国的长远战略也许是提高非洲自身的能力,从而产生农产品盈余,这样既解决非洲的粮食短缺,又满足中国对粮食的需求。

中国对国外农业的投资如果是以公开和透明的方式进行,并且尊重当地,那么这种投资就可带来巨大好处。实际上,有些国家对此类投资很感兴趣。中国和接受此类投资的东道国可以获利良多。(来源:环球网)


2014全球谷物产量将创25.32亿吨的新高

2014-12-19 09:13   来源:中华粮网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12月份农作物前景及食品状况季报显示,2014年全球谷物产量将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5.32亿吨(其中包括成品米),比11月份的预测高出1000万吨,比上年产量增长700万吨或0.3%。

报告显示,本月上调幅度最大的品种是粗粮,全球粗粮产量将达到13.12亿吨,打破上年创下的历史纪录,比上月预测值高出500万吨,主要原因是中国、欧盟和墨西哥的产量数据上调。

全球小麦产量预计为7.25亿吨,比上年创纪录的水平增长760万吨或1.1%,比11月份的预测高出230万吨。小麦产量数据上调的原因在于欧盟和俄罗斯的产量增幅大于澳大利亚和土耳其的产量降幅。

和其他谷物不同,2014年大米产量可能小幅下滑200万吨或0.4%。大米产量数据略低于上月的预测,因为印度、泰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产量数据下调。(来源:博易大师)


玉米淀粉期货今上市 挂牌基准价2800元/吨

2014-12-19 09:29   来源:中华粮网

玉米淀粉期货1219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121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公布了玉米淀粉期货合约的挂牌基准价,玉米淀粉期货首批上市交易合约为CS1503CS1505CS1507CS1509CS1511合约,合约挂牌基准价均为2800/吨。

作为期货市场上的传统主力品种——玉米的下游产品,玉米淀粉期货的上市对产业及期货市场的发展将带来更多市场机会。

按照基准价2800/吨,交易所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5%,期货公司会员一般向客户收取保证金比例是在交易所收取的基础上增加3%-5%,最终保证金比例在10%左右计算,每手交易最低需要资金2800元,略高于当前玉米期货保证金水平。据了解,对于新上市品种,交易所一般会据现货价格水平、产业链企业询价以及产品生产成本情况测算得出挂牌基准价。对于交易所公布的玉米淀粉期货合约挂牌基准价,市场人士认为,该价格与现货价格相比较为合理,但由于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后市运行中市场分歧可能较大。

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玉米淀粉产量约2350万吨,市值近700亿元,可供交割量充足。玉米淀粉的价格波动较大,2009-2014年上半年全国玉米淀粉平均出厂价格在1606/-3134/吨之间,波动幅度约为95%,市场经营主体的避险需求较为迫切。

特别是有助于引导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目前我国玉米淀粉产业已经处于产能过剩状态,据中国淀粉工业协会数据,2009年至2013年,我国玉米淀粉生产企业平均开工率约为65%,上市玉米淀粉期货,可通过交割质量标准设计和交割仓库布局,引导产业升级,推动行业整合步伐,提高行业整体实力。

大商所有关负责人表示,玉米淀粉期货上市将进一步拓宽期货市场服务产业的深度和广度。

玉米淀粉是淀粉糖、啤酒、医药等等很多领域的基础原料之一,特别是玉米淀粉的下游产品——淀粉糖,在食品饮料领域的使用量逐年提高;与此同时,我国东北和华北、黄淮产区玉米在价格体系和流通渠道上均有差异,玉米淀粉合约的交割区域布局覆盖了上述主要产销区域,从而对玉米品种价格代表性形成了有益的补充,为华北和黄淮玉米提供可行的避险途径。

针对地区价格差异问题,大商所对2007年至2014年全国各地玉米淀粉价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产业客户的意见,从市场实际出发将山东和吉林两个主产地的升贴水设置为95/吨,

得到市场各方主体的认可。此外,考虑到玉米与玉米淀粉二者间较强的套利关系,为便于投资者同时参与两个品种,在玉米淀粉合约设计时保持了二者的兼容性,在合约月份、合约规模、报价单位和最小变动价位等方面与均玉米设置相同。

目前市场一致看好玉米淀粉期货的发展。在前期市场调研和合约规则论证过程中,产业客户便纷纷表达了积极参与玉米淀粉期货的愿望。同时,玉米和玉米淀粉套保套利产品链的形成也使投资者对玉米淀粉期货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像豆粕担负起压榨行业避险重任般、未来承担起玉米深加工业避险的重任。

大商所负责人表示,玉米淀粉上市后,将持续强化玉米淀粉期货宣传与培育工作,引导产业客户和投资者积极理性参与这一品种,同时加强市场监管,防控风险,将淀粉期货这一品种做稳、做大、做强,有效发挥市场功能,服务产业和实体经济。(来源:证券时报)


浅析实行粮食目标价格对粮价的影响

2014-12-18 10:04    来源:中华粮网

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再传捷报,总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一连增”。国家统计局12月公告,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12142亿斤),连续两年站上6亿吨大关,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103.2亿斤),增长0.9%。其中谷物总产量55726.9 吨(11145.4亿斤),比2013年增加457.7万吨(91.5亿斤),增长0.8%。

目前秋粮收购正在火热进行当中,但各品种收购价格的波动方向却大不一样。大豆、棉花价格同比、环比下跌幅度均较大,谷物价格总体表现稳定,局部还小幅上涨。12月上旬,黑龙江大豆平均收购价为4.0清粮4288元/吨,塔选大豆上车平均价为4430元/吨,比开秤初期下跌570元/吨左右。也低于2013年临时收储价格4600元/吨。新疆南疆地区站台较优质的皮棉2129级主流报价在14100-14200元/吨,3128级在13700-13800元/吨一线,均较11月初下跌500元/吨左右,较上年同期下跌了4000-5000元/吨。

大豆、棉花收购价格一年来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基本面有内在下行的压力:一是国内外价差较大。由于国内有临时收储政策支撑,收购价格较为坚挺,而国际同类商品价格却持续走弱。上年新粮上市旺季,国内新棉收购价格与国外价差达5000元/吨左右,新豆的收购价格今年10月初与国外到港大豆价差也达到1200元/吨左右。巨大的内外价差是牵引国内棉花与大豆价格下行的动力之一。二是供应压力较大。棉花方面,由于纺织业萎缩,棉花需求量快速下降,而进口却大量增加,导致国内棉花库存迅速增加。有专家预计,目前全世界棉花库存近2000万吨,我国占了60%,达1200万吨。而我国年棉花需求量只有800万吨左右,供应压力可想而知。大豆方面:由于市场早己沦陷,国内大豆根本没有定价权,今年前10月进口大豆达6000多万吨,全年进口预计超7000万吨,加上国内产量,总供应能力近8000万吨,大豆供应十分充足。在市场规律正常起作用的情况下,按照供求规律,供应大于需求,价格必然下跌。三是今年大豆、棉花取消了临储收购价格支持政策,率先在国内实行了粮食目标价格。与临储收购政策直接进行价格干预不同,粮食目标价格制度在通过价格补贴保护生产者与消费者合理权益的同时,并不直接干预市场价格,能让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在国内供应压力较重,在国外廉价进口大豆、棉花步步紧逼下,在没有价格支持政策托底情况下,两者的下跌不可避免。在经过大幅下跌后,目前棉花、大豆价格与国外价差已大幅缩小,棉花价差约1000元,大豆价差约400元左右。随着国内国际价格的逐步接轨,后期进口压力将会逐渐减轻,意味着国内棉花和大豆的价格下跌动力将逐步衰竭,有逐步企稳可能。

与棉花、大豆价格走势不同,三大谷物尽管今年产量继续丰收,今年谷物总产量比2013年增加457.7万吨。且进口量较高,由于仍旧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或临时收储政策等价格支持政策,加上小麦与稻谷今年的最低收购价还较上年有所提升,这对它们的价格构成了有力支撑。三大谷物价格在今年不同时期分别创出了新高。特别是中晚稻收购价格在今年收购旺季期间仍有所上涨,并创出了新高。

虽然三大谷物价格走势较为坚挺,由于连续丰收和大量进口,它们的供应压力与棉花一样也较大。一旦国家取消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目标价格制度,让市场规律发挥主导作用。从一年来大豆、棉花的价格运行情况和目前三者的基本面情况分析,粮价面临下跌的可能性也较大。首先,三大谷物的临储收购量均在上年与今年创出了天量,加上储备和社会库存,总体供应压力是近十多年来最大的一年。其次,从国内外粮价对比看,国内粮食价格相对较高,无论是稻谷、小麦还是玉米,国内价格均高于国外同类品种到港价格的10%以上,部分品种甚至在20%以上。实行粮食目标价格制度后,内外粮价势必有接轨的冲动。从目前的价格水平看,粮价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第三,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趋弱。随着美联储加息窗口的临近,后期美元指数走强是大概率事件。后期大宗商品价格仍有下跌的可能,不排除国际粮价也跟随下跌。如果国内三大谷物取消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粮食目标价格,在当前情况下三大谷物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将较大。

当然,由于稻谷、小麦关乎我国居民口粮。在国家高度关注粮食安全的情况下,立即实行粮食目标价格的时机尚不成熟,短期最低收购价政策仍可能延续。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撑下,短期粮价仍将在托市价附近保持波幅波动走势,不会立即走低。但后期在推行粮食目标制度时,粮价下跌的风险不可不加以考虑,并且应该有相应的政策应对,将实行新制度的风险降到可控范围之内。


本周湖北襄阳稻米市场行情

2014-12-19 11:02   来源:中华粮网

本周,湖北襄阳市中晚籼稻市场行情稳中趋扬运行。目前,国有粮食企业以及各级储备的收储和轮换任务已接近尾声,中晚籼稻市场的收购热度较前期减弱,市场收购主体逐渐向加工企业转变。由于大米价格走势相对疲软,大中型加工企业以销定产,对于稻谷采购持谨慎心态。在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撑下,中晚籼稻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大米市场受需求整体偏弱影响销售清淡,价格平稳。预测后期稻米市场仍将维持当前平稳运行态势。

原因分析:

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抑制到稻米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近几年,稻米市场一直呈现“稻强米弱”格局,稻谷库存压力大,国家通过批发市场分批向市场抛售,中晚稻陈粮市场供应面较为宽松。大米加工企业担心国家政策调控会大批量抛售甚至调整陈稻出库价格,加上低价进口大米的冲击,加工企业多采取即购即销、薄利多销策略。12月16日,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再次举行国家临时存储稻谷竞价交易会,计划销售2013年稻谷39857吨,全部流拍。

二是农户对稻谷的期望值较高,加之大型粮库和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通过托市收购、各级储备轮入收购,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民售粮要求,粮食购销储备企业已基本完成收购或轮换任务,本地中晚籼稻收购行为临近尾声,农户目前也不急于出售余粮,因为他们在近些年的粮食市场波动中逐渐学会了在市场经济中的粮食价格波动的一般规律,在现行国家托市政策下,收购价格下行的空间暂时不大。由于今年粮食生产成本较上年有增无减,同上半年对小麦的市场价格预期一样,农民对中晚籼稻市场价格预期仍然较高,期盼能卖个好价钱,因此,中晚籼稻收购价格下行的区间较小。

三是稻谷产量增加,为后市稻米价格上扬带来较大阻力。即便是目前已经接近传统销售旺季,但随着近年来季节性特征的逐渐淡化,稻米购销均未出现特别旺盛的局面。在政策的支撑下,后期中晚籼稻市场价格涨跌变化均较有限,仍将以稳为主。近日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发布湖北今年粮食产量数据。由总队调查并经国家统计局审查核定,2014年湖北省粮食总产达到2584.16万吨(516.83亿斤),比上年增加82.86万吨(16.57亿斤),增长3.31%。增产幅度居全国第五,总产增量居全国第四。据悉,今年湖北粮食生产表现为夏粮稳,双季稻增,中稻单产仍稳居全国第一,秋杂粮种植面积增加的格局。其中双季稻总产561.58万吨(112.32亿斤),比上年增长7.37%,对全年粮食增产的贡献最大。中稻是湖北省单季种植规模最大、单产水平最高的粮食作物,到目前为止,湖北省中稻单产仍稳居全国第一。全省中稻平均单产为618.60公斤。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3031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稻谷单产为681.07公斤/公顷,比上年增加93.7公斤/公顷,总产量为2.06亿吨,比上年增加281.5万吨。这是继上年产量小幅减少后的快速恢复,同时超越了2012年的历史高点。从品种结构上看,中晚稻产量增产,早稻减产。据推算,中晚稻产量为1.72亿吨,比上年产量增加294万吨。

四是目前个别地方稻米市场的上扬意愿将逐渐趋向温和。目前中晚籼稻基本处于收购后期,零零星星的收购相对吸引其他社会新型粮食经营主体。由于市场粮价处于较高位,大型稻谷加工企业自有库存目前暂时充足,一般使用自有粮源满足加工需要,有稳定销售渠道的中小型稻谷加工企业收购积极,更多的是较为审慎,稻谷市场不温不火。从监测情况来看,目前个别地方新产大米销售价格显现意欲上扬突破迹象,但除临近“两节”利好因素外,下游消费市场没有大的改观,上涨动力不足。

五是该市商务部门对市场定点单位的监测信息显示,本周该市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品种齐全,价格相对稳定,总体运行平稳,市场运行有序:据对市区9家生活必需品样本监测企业9大类35种商品监测数据显示,17种商品价格上涨,占48.57%,10种商品价格下跌,占28.57%,8种商品价格持平,占22.86%。粮食价格稍有上扬,平均零售价格为2.725元/斤,环比微涨1.3%。其中:小包装大米价格为3.04元/斤,环比微涨1.33%。本周该市粮食供应充足,粮食价格稳中略涨。

六是本周对大型粮食专业企业监测信息显示稻米价格继续基本保持稳定。

该市大型综合性粮油加工龙头企业2014年产稻谷收购价格保持稳定。2014年新产普通晚籼稻厂购价格2760元/吨,近九周持平。

该市东北部的大型专业民营稻谷加工龙头企业2014年产稻米价格涨跌不一。本周2014年产“两优”优质稻收购价格2600元/吨,比上周2680元/吨,小跌3%。2014年产标一级优质米销售价4160元/吨,比上周4100元/吨,上涨1%。

本周,该市毗邻市区的大型粮油综合超市大米价格保持稳定:国标一级晚籼米零售价格为2.10元/斤,近九周保持持平。国标一级晚籼米批发价格1.90元/斤,近九周保持持平。国标一级粳米零售价格2.45元/斤,比上周2.40元/斤上扬2%。国标一级粳米批发价格2.20元/斤,连续两周持平。


麦市购销变化不大 后市行情难起波澜

2014-12-15 17:34   来源:中华粮网

进入12月份以来,国内小麦市场购销略有回暖,但整体季节性变化并不明显。多地小麦价格保持平稳运行,局部地区略有小幅波动。郑强麦期货持仓继续缩减,价格承压下挫。国家临储小麦拍卖成交情况变化不大,江苏小麦仍然一枝独秀。受技术性买盘以及市场再度担忧俄罗斯可能限制小麦出口影响,美国小麦期货价格触及数月高位。

据有关市场数据监测系统监测显示,截止12月12日的一周,周初小麦监测均价2521.33元/吨,周末2521.67元/吨,涨幅为0.01%。

另据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至12月11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512元/吨,周比上涨8元/吨;2014年第45期中储粮全国小麦收购价格指数143.35,周比上涨1.15%。

按照惯例,进入12月份面粉企业大多将进入补库阶段,但今这种迹象尚没有显现。笔者认为,受后期节日需求增加的支撑,小麦市场购销有望温和回暖,但大的行情或很难出现。

麦市购销变化不大,价格稳中小幅波动

随着传统节假日的临近,近期制粉企业寻粮询价的积极性略有提高,但市场的整体购销状况变化不大,市场 “旺季不旺”的特征依然明显。各地小麦价格整体稳中运行,局部价格略有小幅波动。

12月12日,河南新乡地区新麦贸易商装车价1.275元/斤,河北石家庄地区面企收购价格1.31元/斤,山东德州地区贸易商小麦出库价格1.295元/斤,江苏徐州大型加工企业小麦收购价1.275元/斤,安徽滁州地区新麦到厂价格1.235元/斤,局部地区略有0.005元/斤的小幅波动。

近期南方销区制粉企业小麦采购较前期略有增加,但由于市场供给充足,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广东地区各港口2014年江苏产普通红小麦到港价报价在2650元/吨左右,高筋红小麦到港报价2660-2690元/吨左右;福建福州港口2014年江苏产普通红小麦到港价报2620-2640元/吨左右,高筋红小麦到港报价2650-2670元/吨。

近期产销区小麦、玉米价格基本维持稳定,小麦玉米价差变化不大。山东济南地区小麦玉米价差在24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小麦玉米价差在20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小麦玉米价差在310元/吨,广东广州港口小麦玉米价差220元/吨。

郑麦持仓继续缩减,期货价格承压下挫

上周,郑强麦期货持仓继续缩减,期货价格承压下挫。主力合约WH1501合约开盘价2594元/吨,最高价2594元/吨,最低价2550元/吨,周五收于2553元/吨,周比下挫38元/吨。持仓量14148手,周比减少2388手。

从基本面看,随着传统节假日的临近,近期制粉企业采购备货需求略有提升,寻粮询价的积极性提高,但这种现象目前并不普遍,供应充足的市场格局令小麦现货价格仍缺乏上涨的动力。

从技术面看,WH1501合约周K线收带下影线的光头中阴线,价格延续三日回落,盘中最低下跌至2550点,重探前低支撑。有市场人士认为,郑麦期货的技术回调,主要的原因还是供需压力较重,市场难有效的反弹。估计短期内强麦或仍将以震荡行情为主,操作上建议短线交易为宜。

面粉销售仍显清淡,麸皮价格偏弱运行

12月以来,面粉销售整体改善迹象仍不明显,制粉企业的开机率大多维持在40-50%,销售状况良好的企业的开机率在50-60%,面粉出厂价格基本维持稳定。目前,京津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200元/吨,河北石家庄地区320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315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310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3130元/吨,保持稳定。

近日销区面粉价总体平稳,局部小幅波动。北京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特一面粉成交价3.32元/公斤,周比下跌0.04元/公斤,特二面粉成交价3.04元/公斤,周比持平。浙江杭州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特一面粉批发价格为3.36元/公斤,特二面粉批发价格为3.12元/公斤,周比稳定。

近期各地麸皮价格稳中偏弱运行,部分地区价格仍在下跌。原因是一方面部分大型制粉企业开机率略有提升,麸皮供应较前期宽松;另一方面,受饲料市场进入需求淡季的影响,加之玉米、豆粕、菜粕等饲料原料价格下滑,麸皮需求较为低迷。当前河北石家庄地区麸皮出厂价182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1840元/吨,均与上周持平;河南郑州地区1900元/吨,较上周同期下降2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1870元/吨,较上周同期下降2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1870元/吨,较上周同期下降30元/吨。

市场监测显示,近期制粉企业采购成本平稳,但由于副产品需求不佳,销售放缓,价格下滑,制粉企业利润较上月下降,当前主产区制粉企业理论加工利润基本在30—60元/吨之间。

临储拍卖成交稳定,江苏小麦维持高位

12月9日,安徽、河南两市场共竞价销售托市小麦148.71万吨,周比减少4.56万吨;共成交27.55万吨,周比增加3.83万吨;成交率为18.53%,周比上升3.39个百分点。

分市场看:

河南市场计划投放小麦285661吨,周比减少12424吨;实际成交12998吨,周比减少3421吨;成交率4.55%,周比下降0.96个百分点。

安徽市场计划销售小麦1201441吨,周比减少33209吨;实际成交262492吨,周比增加41667吨;成交率21.85,周比上升3.97个百分点。

江苏省计划销售2014年小麦203884吨,周比增加1624吨;实际成交181394吨,周比减少4629吨;成交率88.97%,周比下降3个百分点。

从近期的拍卖情况来看,国家政策性小麦投放虽有小幅调整,但整体投放稳定;成交率亦有小幅好转,整体亦变化不大。江苏小麦成交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该地区小麦市场流通小麦有些偏紧。据了解,目前安徽、湖北、河南2013年及以前年度的托市小麦已经不多,建议后市关注三省2014年新产小麦投放动态。

麦市有望不断回暖,大的波动难以出现

就当前小麦市场来看,往年的季节性旺季行情仍没有显现。如何看待后市的小麦行情,笔者认为,受后期节日需求增加的支撑,小麦市场购销有望温和回暖,但大的行情或很难出现。

从政策层面看,小麦市场政策支撑力度减弱。受国内外市场大环境的制约,今年国家对粮食市场的调控政策发生改变。201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维持上年水平,表明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将更多地交还市场,粮食价格只涨不落的惯性思维将成为历史,这对市场的直接影响就是政策对市场的带动和支撑力度减弱,导致市场主体对小麦价格的后市预期发生改变。

从市场层面看,小麦市场供需格局显得宽松。供给上今年小麦丰产丰收,市场供需形势较为宽松,政策性收购量达到近两年历史新高,主要粮源为国家掌握,可以说稳定市场既不缺粮源,亦不缺手段,小麦市场供给将会维持着充足局面。需求上看,受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小麦面粉市场“麦强面弱”的矛盾相当突出,今年以来制粉企业开工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虽然近期制粉企业采购有所回暖,但节日的市场期冀不宜高估。

从心理层面看,当前市场主体心理较为稳定。10月份以来,随着小麦价格的不断走弱,制粉企业尽管生产成本压力有所缓解,理论加工利润也较前期有所提高,但由于市场终端需求低迷,企业并不敢提高开工率,企业的整体生存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好转。按照往年,目前正值制粉企业小麦采购补库阶段,但今这种迹象尚没有显现,这说明市场对后期的行情预期并不高,制粉企业采购心态表现较为稳定。有市场人士认为,在小麦市场供给充足而需求尚未明显改观的大环境下,制粉企业今年节前的补库心态或大大弱于往年。

受技术性买盘提振,美麦触及数月高位

上周五,受助于技术性买盘以及市场再度担忧俄罗斯可能限制小麦出口,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近月小麦期货逼近六个月高位。本周CBOT 3月小麦期货合约报收每蒲式耳6.06-1/2美元,上涨12-1/2美分,或约2%。

俄罗斯农业部长上周四称,农业部将考虑“除禁运”之外的所有选项限制出口,以满足国内需求。

美国农业部12月供需报告,将2014/15年度全球小麦结转库存预估上调至1.949亿吨,11月预估为1.929亿吨。2014/15年度美国小麦结转库存预估上调至6.54亿蒲式耳,11月预估为6.44亿蒲式耳。预计中国2014/15年度小麦进口为170万吨,维持上月数据不变。

12月12日监测显示,美国软红冬小麦C&F报价296美元/吨,与上一交易日相比上涨6美元/吨;美国硬红冬小麦C&F报价336美元/吨 ,与上一交易日相比上涨4美元/吨。


玉米市场“优质优价”特征或将显现

2014-12-19 13:55    来源:中华粮网

12月14日,市场广泛关注的临储玉米霉变标准能否放宽问题正式发文,即对5%霉变以内超标玉米实行扣价,标准高于往年,由此来看,本年度国内玉米市场在供应充裕的背景下,优质优价特征可能进一步体现。具体分析如下:临储收购霉变标准“宽中有严”由于今年10月下旬至11月份东北玉米产区气温继续明显高于常年,部分地区玉米再次大面积霉变,针对上述问题,为保护农民利益,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东北3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生霉粒超标玉米收购工作等问题的补充通知》。

《通知》指出,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区)2014年国家临储玉米收购,生霉粒含量应控制在不超过5%,超过5%的,不得作为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按照以质论价、平均扣量与扣价基本相当的原则,对生霉粒含量超过2%不超过5%的玉米将原扣量方式调整为累进扣价,超标多相应扣价多。即:玉米生霉粒含量超过2%不超过3%的,扣价1%;超过3%不超过4%的,扣价3%;超过4%不超过5%的,扣价6%。生霉粒含量超过5%的,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专项收购并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扣量标准可能更为严格(4%-5%霉变玉米扣量或加扣6%)。同时,与上年东北临储霉变玉米放宽标准后,按照霉变超标1%,扣量1%的做法相比,今年临储超标霉变玉米扣价的做法相对更合理。一方面,临储收购玉米霉变粒含量超标并未影响质量,扣价更能表现“低质低价”这一特点;另一方面,按照此标准扣价,比去年更为严格,有利于增强农户保管粮食的意识。

回顾:2013年临储玉米霉变超标按照每高1%,加扣量1%,不足1%不扣量;吉林省级临储玉米收购按照超标1%,扣量1.5%计算,均以2%霉变率为标准,5%霉变以上玉米拒收。

优质优价特征有望愈发突出

12月份以来,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已在临储托市政策等因素影响下累计上涨30-70元/吨,尤以深加工企业提价最为明显。预计,随着临储玉米收购霉变标准的放宽以及收购资金陆续到位,临储收购对于国内玉米市场的提振作用将愈发明显。只是,在今年新的霉变扣价标准来看,中长期市场优质优价特征可能更为明显,玉米品质间价差可能进一步拉大。而在今年东北玉米再现霉变的背景下,我们对于明年夏季优质玉米供应水平表示担忧,这也是我们此前建议广大用户积极储备优质玉米的重要原因。

东北农户地趴粮销售告一段落

进入12月份,虽然我国东北产区玉米销售进度同比保持领先,但整体节奏有所放缓。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临储政策公布以后实质性收购不如预期(因玉米霉变超标不符合临储收购标准);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户地趴粮销售一空之后销售意愿趋于谨慎,何况临储托底给予农户“留粮”的信心。此外,此前北方港口玉米收购价格不升反降导致贸易粮利润不佳,影响产区玉米收购。

由上表可见,除中粮肇东因周边玉米自己充裕,且作为酒精加工企业对玉米品质要求相对宽松,价格稳定以外,其他深加工企业均出现明显提价。

2015年玉米进口配额政策公布

临近年末,有关玉米相关政策集中涌现。12月10日,2015年玉米进口配额终于出炉,配额数量维持在720万吨,私营企业占40%,约为288万吨。与上年相比,允许进口企业的范围明显缩窄,其中,具有国家储备职能的中央企业、代理进口企业均不再具备配额申请资格,同时,进一步提高玉米深加工企业准入门槛。

虽然,此次配额具体执行细则尚未公布,有关业内普遍传言的政府将临储玉米拍卖数量与配额发放挂钩也未成文,但从“今年进口配额相关文件中未提及发改委分配配额截止时间”这一点来看,政策很可能存在补充细则。

综上所述,由于今年我国临储玉米收购面临多方面博弈,实际启动时间为此明显延后,但政策的托市效应已经显现。另鉴于临储放宽霉变玉米收购,后期临储收购将稳步推进,只是优质优价、低质低价的特征有望在今年充分体现。最后,2015年进口玉米关税配额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已经公布,新年玉米进口也即将拉开大幕,值得关注。


区域行情:12月19日湖北地区菜油最新价格行情

2014-12-19 10:32 来源:中华油脂网

  据市场监测,12月19日,湖北菜油价格行情略有上涨。国产菜油基本有价无市,国产四级菜油报价一般在8000-8100元/吨左右,厂家基本停止生产,市场上主要是销售进口菜油。宜昌当阳地区国产进口菜油价格6200-6250元/吨,较昨日上涨50元/吨。宜昌菜油价格6250元/吨,较昨日上涨50元/吨。荆州沙市地区菜油报价6250元/吨,较昨日上涨50元/吨。荆门周边地区菜油价格6200-6250元/吨,较昨日上涨50元/吨。襄阳老河口奥星公司国产四级浸出菜油出厂报价8000元/吨,进口菜油出厂报价6250元/吨,较昨日上涨50元/吨。潜江地区菜油出厂报价6250元/吨,较昨日上涨50元/吨。


12月美国农业部油料展望报告

2014-12-15 9:24 来源:博易大师

   摘要:大豆出口强劲,支持豆价

美国农业部将2014/15年度大豆出口预测数据上调4000万蒲式耳,为17.6亿蒲式耳,因为美国大豆出口销售创下历史最高水平。由于国内压榨数据没有调整,因而期末库存数据下调4000万蒲式耳,为4.1亿蒲式耳。美国农业部维持2014/15年度大豆农场平均价格预测不变,仍为每蒲式耳9美元到11美元。

 2014/15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数据上调至7190万吨,比上月的预测高出120万吨。加拿大单产及收获面积数据上调,导致产量数据上调至1560万吨,比上月高出120万吨。但是对于多出来的产量,进口市场有限,因而加拿大期末库存数据依然高企,达到240万吨。

 国内展望

 美国大豆出口步伐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美国大豆收割工作基本结束,只有肯塔基州和北卡罗莱纳州还剩下最后一批尚未收获的大豆作物。大豆市场的焦点目前集中在美国大豆需求前景以及南美大豆供应形势。美国农业部本月将2014/15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预测数据上调到17.6亿蒲式耳,比上月高出4000万蒲式耳。本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销售一直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是,受出口步伐强劲的影响,已销售未装运数量大幅下滑。11月份美国大豆出口检验数量达到创纪录的3.98亿蒲式耳,高于10月份创下的前期纪录3.35亿蒲式耳。因而,2014年9月和11月期间的大豆出口检验总量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61亿蒲式耳。中国占到本年度迄今为止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72%左右。对欧盟、土耳其和中国台湾等其他进口地区的大豆出口量同样大幅提高。

 本月国内大豆用量数据没有任何的调整,因为豆粕和豆油需求数据不变。因而,2014/15年度大豆出口数据上调,导致期末库存数据下调到4.1亿蒲式耳,比上月低4000万蒲式耳。11月份大豆价格飙升,因为需求旺盛,农户销售匮乏。但是,一旦创纪录的大豆产量开始加快上市,大豆价格可能回落。南美大豆收获上市,也可能导致豆价下跌。美国农业部本月维持2014/15年度大豆农场平均价格预估不变,仍为每蒲式耳9美元到10美元。

今年秋季国内大豆压榨增长的时间长于预期。与此同时,对于使用2014/15年度大豆生产的第一批豆粕,海外豆粕买家已经订购了大部分豆粕。因而对于国内用户的来说,豆粕价格一直受到支持。11月份伊利诺斯州中部地区的豆粕价格从10月份的382美元涨到了441美元。

尽管如此,一旦出口销售步伐放慢,豆粕价格可能很快迅速回落。2014年12月豆粕期约价格略高于400美元/短吨,而2015年3月豆粕期约已经跌破360美元。2014/15年度豆粕平均价格预估区间上调10美元,为每短吨340美元到380美元,仍远远低于上个年度的49美元/短吨。

 相比之下,2014/15年度大豆产量将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加上来自生物柴油市场的支持疲软,对豆油价格造成压力。与上年相比,2014年生物柴油产量基本上保持稳定。油菜籽供应庞大,也对植物油市场构成压力。11月份豆油价格继续下跌,从10月份的34.10美分跌至33.50美分。这是6年来的最低水平。本月,美国农业部将2014/15年度豆油价格预估下调2美分,为每磅32美分到36美分。

 国际展望

 加拿大油菜籽产量数据上调,因单产和收获面积数据调高

 2014/15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预测数据上调到7190万吨,比上月高出120万吨,因为加拿大产量数据上调,欧盟数据上调5万吨。加拿大油菜籽产量同比下滑的幅度更为缓和,显着改变了全球油菜籽期末库存前景。美国农业部早先曾预计2014/15年度全球油菜籽期末库存将会低于上年的水平,但是本月预计期末库存将比上年增长20%,达到780万吨,将是五年来的最高水平。

 对于加拿大,油菜籽单产数据上调,导致产量数据上调到1560万吨,比上月高出120万吨。如果不是因为6月份的洪涝导致萨斯喀彻温省和曼尼托巴省部分地区的油菜籽作物受灾,今年加拿大油菜籽产量规模本来会更大。加拿大大草原油菜籽生长期间的累计降雨量比平均水平高出25%,局部地区比正常高出50%。油菜籽生长以及收割期间农户一直与多雨天气相抗衡,但即使如此,油菜籽作物弃收率低于早先预期,油菜籽收获面积数据上调27.5万公顷,为810万公顷。虽然今年产量低于2013年创纪录的1800万吨,但也是历史次高纪录。

 加拿大油菜籽供应数据上调,将导致期末库存数据维持偏高水平,达到240万吨。进口国家消耗多余供应的能力有限。两大进口国――中国和美国今年油菜籽产量同样创下历史最高水平。2014/15年度中国的油菜籽进口预测数据上调到375万吨,比上月高出25万吨,这只是会支持中国的库存水平。

 棕榈油单产数据下调,印尼产量数据调低

 2014/15年度印尼棕榈油产量预测数据下调50万吨,为3300万吨。2013/14年度的产量数据下调到3050万吨(因为2013年期间苏门答腊岛天气持续干燥),导致本月的产量数据进行调整。

 虽然产量数据下调,但是印尼棕榈油库存依然充足。2014/15年度印尼棕榈油出口仍有望增长,从2013/14年度的2120万吨增至2230万吨。由于库存增加以及价格下跌,印尼政府从10月1日开始将毛棕榈油出口关税下调至零。不过棕榈油出口关税下调缓解了国内价格下跌压力,因而制约棕榈油对于国内生物柴油生产商的吸引力。2014/15年度欧盟的棕榈油进口量预计增至685万吨,这将维持食用油消费基本上保持稳定。


FAO:全球2014/15年度大米产量将减少到4.956亿吨

2014-12-16 09:25    来源:中华粮网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称,2014/15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为4.956亿吨,低于上年的4.975亿吨,也略低于早先预测的4.963亿吨。全球大米减产的原因在于印度、泰国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主要生产国的产量下滑。

2014/15年度全球大米用量预计为4.996亿吨,比上年增长2%,略低于早先预测的5.002亿吨,因为许多国家的消费可能提高。全球大米贸易预计为4050万吨,略高于上年的4020万吨,比早先的预测高出1%。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774亿吨,比上年减少2%,略低于早先预测的1.777亿吨。


欧盟有望再次打破小麦出口纪录

2014-12-18 16:14   来源:中华粮网

据巴黎12月17日消息,欧盟有望连续第二年打破小麦出口纪录,因欧元汇率有利,以及重要竞争对手俄罗斯经济形势动荡,给欧盟提供了消化历史最高产量的机会。

2014/15市场年度(7月/6月)迄今,欧盟软小麦出口许可审批量高于2013/14年度同期,欧盟官员预计全年出口量将险胜上一年度的3000万吨。

由于价格十分有竞争力,欧盟已出口大量小麦, 咨询公司Agritel的SebastienTecher说到。

欧元明显提高了出口竞争力。

美元大涨且俄罗斯竞争力减弱,令欧盟小麦的吸引力提升,尽管近期价格有所反弹。

2014年欧盟28国小麦丰收,令多国拥有庞大的出口供应,并得以抵消法国小麦质量下滑的影响。

一位波兰贸易商称:法国小麦质量受损给波兰小麦进入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国开辟了一条道路,并将在未来数月持续下去。

英镑兑美元下滑,但兑欧元走强,使得部分英国小麦将出口转向欧盟以外地区。

海关数据显示,截止10月底,英国近三分之一的小麦销往欧盟以外的客户。2011/12年度英国小麦出口当中只有16%销往欧盟以外国家。

市场对本年度下半段存在两个疑问,第一是俄罗斯出口减少的程度?第二是欧盟头号小麦生产国法国将销售质量参差不一的小麦到什么时候?

预测机构上调法国向欧盟以外国家的小麦出口前景,因此前在埃及的销售获得成功,也向亚洲和美国出口饲料作物,但法国库存仍处在10年最高水平。

欧盟出口的关键变数是如何开发饲料小麦出口市场, Agritel的Techer说。这或许可以挽救法国供需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