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中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
2014-09-11 08:59 来源:中华粮网
2014年7月11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意大利罗马联合对外发布了《2014-2023年世界农业展望报告》,现将报告中涉及中国主要农产品发展走势的重要信息予以解读,供参考。
总的看,尽管未来10年中国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但农产品需求预期依然坚挺,粮食、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也将稳步提高,中国完全有能力保障自身的粮食和食物安全。
一、谷物供求紧平衡的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2014-2023年,中国口粮(大米和小麦)的自给率仍将保持在98%以上;同时预计中国粗粮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为1.65%,略高于生产1.47%的年均增速。预计到2023年,中国粗粮进口量将达到1690万吨,其中玉米进口量将突破720万吨的关税配额,攀至1000万吨左右。
二、油籽和食糖进口大幅度放缓
尽管未来中国油籽(含大豆)进口仍呈增长态势,2023年预计将达到8146万吨,但年均增长速度仅为1.87%,较过去10年(12.08%)明显回落;2014-2023年中国食糖进口年均增速预计为0.98%,显著低于过去10年16.31%的增速。
三、棉花产量止跌趋稳
过去10年,中国棉花产量年均递减0.62%,展望2014-2023年,虽然中国棉花种植面积预计仍将有所下降,但得益于单产的稳步提高和政策面的有力支撑,中国棉花产量有望止跌趋稳。预计到2023年,中国棉花产量将稳定在630万吨左右,展望期间年均增长0.33%。
四、肉类进口趋于活跃
由于国内消费需求强劲,未来10年中国肉类进口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其中猪肉进口增量最大、牛肉进口增速最快。预计到2023年,中国猪肉、牛肉、羊肉和禽肉的进口量将分别达到140万吨、84万吨、37万吨和93万吨,分别较基期(2011-2013年)增长167.75%、441.94%、240.00%和82.23%。
五、奶业有望复苏目前中国奶业正处于十字路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2013年中国牛奶产量下滑至3531万吨,同比大幅下挫5.70%;同时应当看到,中国鲜奶及其奶制品进口增加所引发的竞争压力或许可以倒逼国内奶业加快转型升级,走上发展规模化养殖的道路,这将显著提升单产水平。预计到2023年,中国牛奶产量有望达到5208万吨,年均增长2.65%。
六、水产品出口稳健增长预计到2023年,中国水产品出口总量将达到1034万吨,较基期(2011-2013年)增长27.88%,中国世界水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但水产品出口的年均增长率预计为2.20%,要低于过去10年4.37%的发展速度。(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徐磊副研究员供稿)(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我国小麦总产和单产的增幅达8年最高
2014-09-11 09:15 来源:中华粮网
根据《央视网》报道显示,在粮食连年增产的高起点上,今年我国小麦再获丰收,总产量和单产的增幅均达到8年最高值,成为三大主粮里唯一实现十一年连续增产的作物。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全国冬小麦产量达到11989.9万吨,比去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这增加的404.5万吨小麦,按照一个馒头二两来计算,相当于给全国每一个人的餐桌上添加了33个馒头。在十连增的基础上,我国小麦为什么能继续保持增产势头呢?
事实上,近些年由于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种粮食特别是种小麦的收益远不如从前。为了让种粮农民不吃亏,国家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连续7年稳步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并在2013年秋天就公布每斤增幅6分钱的利好消息,保障了小麦种植面积。
国家政策保面积,科技服务保单产。近年来,黄淮海地区广泛开展的秸秆还田,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全国冬麦区推广覆盖的“一喷三防”技术,有效防治病虫害、干热风、倒伏等。科技服务作用下,小麦质量普遍提高了,单产也增长了3.6个百分点,达到每亩354.7公斤。
而在科技支撑作用下,小麦主产区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为了抗旱,河南新增了1000多万亩的水浇地,使得全省在春季降雨偏少的不利条件下仍然大幅增产;为了戗农时,江苏产粮大县阜宁创新收获、播种一条龙服务,把原来半个月的秋收秋种时间缩短为三五天;为了高产攻关,山东德州市的地里修起了高标准的大方田,亩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了一半。一系列科技措施到位,使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的五省小麦合计增产300多万吨,占到全国小麦增量的七成多。
中央提出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作为三大主粮之一的小麦是必保的。农业部表示,未来要继续完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力争小麦面积稳定在3.4亿亩以上,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加快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优先改造北纬33度低产区,进一步挖掘小麦增产的潜力。(来源:央视网)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调研:粮价倒挂如何解“扣”
2014-09-10 08:44 来源:中华粮网
当前,粮食主产区仓容紧张给粮食收购造成了困扰。仓容紧张的原因主要是,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各地粮库爆满。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在现有粮食购销政策下,粮食价格持续多年上涨,民营企业收购谨慎,国有收储企业成为收购主力军,大部分粮食流向国储库。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激发粮食市场活力,改变目前粮食市场主体过分依赖托市收购政策的局面。
粮价多重倒挂
国内外粮价倒挂、国内主产区与主销区粮价倒挂、成品粮与原粮价格倒挂等多重倒挂现象,导致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粮食积极性下降,粮食源源不断地流向国有收储企业。
北大荒股份854农业分公司第一管理区第八作业站的丁胜利从事水稻种植近20年时间了,今年他种植了4500亩水稻,目前长势良好,估计又是一个丰收年。他告诉记者,2004年以前由于没有托市政策托底,粮食价格大起大落,种粮收益得不到保障。2004年之后,国家实行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逐年提高水稻销售价格,他的种粮收益也越来越好。为了稳定土地经营面积,他去年花了1000多万元购买了4500亩地12年的使用权。
丁胜利说,他现在根本不用担心稻谷卖不出去,现在和以前唯一的不同是,以前主要把稻谷卖给一家稻米加工企业,近两年随着托市收购价格越来越高,国有收储企业的收购价高于加工企业,他就选择把粮食卖给当地粮库。
丁胜利的选择也是许多农民的选择。近年来,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在粮食收购市场一直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今年夏季粮油和早籼稻再获丰收,新粮上市初期市场价格低于托市价格,为保护农民利益,粮食主产区大面积启动托市收购,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5省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执行预案,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10省先后启动油菜籽临时收储政策,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广西等5省(区)先后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原本为临时性的托市收购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政策。然而,随着粮食价格持续多年上涨,当前国内粮食市场出现了国内外粮价倒挂、主产区与主销区粮价倒挂、成品粮与原粮价格倒挂等多重倒挂现象,这直接导致粮食越丰收进口越多、主销区到主产区收购粮食积极性下降、粮食加工企业收购不积极。在这种情况下,国有收储企业承担粮食收购主渠道重任,敞开收购,粮食主产区的粮食源源不断地流向国储库。
国家掌握大部分粮源,能够通过宏观调控有效应对国际粮食市场波动。但是,国家以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又通过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定期组织的政策性粮食拍卖顺价销售政策性粮食,这“一进一出”不利于形成市场价格机制,粮食行业“稻强米弱”、“麦强面弱”格局难以打破,许多企业处于阶段性开工状态。此外,国内外粮价倒挂使得政策性粮食无法顺价销售出去,这也成为大部分粮食流向国库、储备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
鼓励更多主体储粮
国家粮食储备规模越来越大,仓容压力越来越大,财政负担也越来越沉重。为了激发市场活力,国家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政策性粮食收购。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所长秦富认为,走出政策性收储困境的一个主要措施是推动粮食储备多元化,走出国储仓容压力越来越大的困境。在鼓励中央和地方储备做大做强的同时,应多鼓励农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元主体进入粮食储备市场。同时,要鼓励更多有实力的民营粮企参与粮食储备,在国有粮企保障粮食安全的大前提下,让民营企业激活粮食储备的市场活力。
据了解,目前一些存储条件好的粮食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积极参与政策性粮食收购。吉林省去年有5家企业获得了政策性粮食收储资格,中粮集团的2家公司参与政策性粮食收购。中粮生化(5.45, 0.22, 4.21%)能源(公主岭)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王俊淇告诉记者,公司主要从事玉米淀粉、玉米色拉油、果糖等深加工,与中粮另一家加工企业黄龙集团毗邻,两家企业玉米加工能力达到140万吨。现在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玉米深加工利润微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去年以来,该企业参与政策性粮食收储,共计收储粮食约17万吨。
记者在各地调研时还了解到,现在一些合作社积极筹建粮食仓储设施,有的是为了暂时储存粮食,错时销售,实现种粮效益最大化,有的是为了代储政策性粮食。黑龙江克东县昌盛乡安全村现代农机合作社去年建设了一个2万吨仓容的粮库,今年准备扩建仓容,开展政策性粮食代储业务。
专家表示,实行粮食储备多元化,必须明确界定政策性储备粮的性质,确保政策性储备和经营性业务清晰分离。政策性储备粮的粮权属于国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由国家提供财政补贴并服从粮食调控。参加储粮计划的企业、合作社乃至农场主,不得自行处理储备粮。王俊淇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没有权利自行处理储备粮,公司加工需要用粮,必须通过参加政策性粮食拍卖获得。 目标价格改革破题
激发粮食市场活力,需要全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粮食收储多元化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粮食仓容压力,然而,更多的粮食加工企业、贸易商甚至一些合作社都在汲汲于政策性粮食收储,会进一步挤压粮食市场活力。因此,在鼓励粮食购销企业参与政策性粮食收购的同时,更应该鼓励粮食购销企业开展市场性自营收购,这样才能真正激发粮食市场活力,盘活整个粮食产业链。这就需要全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蓝海涛认为,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为核心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弊端日益凸显,难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农产品竞争环境,所以不得不采用以差价直补为核心的目标价格改革,替代现行的重要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实际上,我国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现在政府只对粮棉油糖猪肉等重要农产品实行最低收购价或临时收储价格干预,目前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低,而大量的一般农产品已经建立了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目前政府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推动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从大豆和棉花入手,分品种推进补贴试点。
需要注意的是,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实施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要非常慎重。
秦富认为,要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未来一段时期内还需要继续实施小麦和稻米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政策,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大米、小麦、玉米国内外价差扩大对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目标的冲击。未来即使条件成熟时,三大谷物实施目标价格政策也宜分两步走,第一步可以玉米为对象,经过检验其确实能保障一定程度的“谷物基本自给”的实践基础上,第二步再以稻谷、小麦两大口粮为对象,观察其实施目标价格的一定时期内,对“口粮绝对安全”的影响。(来源:经济日报)
我国采取五大措施破解全国粮食调运难题
2014-09-20 10:21 来源:中华粮网
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我国粮食连续多年增产,但产销和库点区域分布不均衡,运输任务特别是国家政策性粮食移库任务十分艰巨,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下发通知,以五大措施部署粮食调运工作。
首先是要加强粮食调运工作组织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储粮总公司联合建立了粮食调运协调机制,统筹拟订保障粮食调运的综合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出现的重大问题。
其次是做好运力调配和集并装卸工作。通知要求,运输部门和企业要始终把粮食作为重点物资,克服困难,精心组织,在运力安排上,优先满足粮食运输需要。粮食企业要提前备足必要的人力和机具,加强集并、装卸组织,调运任务繁重时尽可能做到昼夜作业,加快装卸速度,提高车船周转效率。
第三是要保证粮食的安全调运。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粮食在出入库、集并、装卸和运输途中的安全。
第四是要调节运输需求努力实现均衡运输。通知称,由于铁路运输能力相对有限和运能的不可储存性,短时间、大运量调运粮食可能造成时段性运输矛盾突出的情况。发展改革、财政、粮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及早、均衡安排粮食调拨任务,努力实现调运均衡化,避免出现集中抢运粮食而大量挤占其他物资运力的情况。
最后,要大力发展散粮运输。通知要求,在粮食调运中要大力提倡散粮运输。运输、粮食企业要积极研发适合散粮装卸、运输的装备,改造具有较大规模的库点,配备可以发运、接卸散粮的设施设备。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专用船舶、车辆和集装箱散粮运输,努力提高散粮运输比重。(来源:新华网)
高价稻谷背后的隐忧
2014-09-18 08:55 来源:中华粮网
记者日前走进位于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的东福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园区时,一幢幢颇具江南建筑风格的办公大楼、工厂时尚而美观,用地板砖铺就的生产车间一尘不染,2条精米加工生产线实行全封闭运作。
吉林市东福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水稻种植、稻米加工为主业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总经理刘延峰告诉记者,公司拥有绿色水稻种植基地4500公顷,有机水稻种植基地600公顷。为了保证大米的质量,公司采取“五统一”的生产组织方式,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用种,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质量检验,从源头上确保稻谷的质量。
当很多企业都在为最低收购价格持续提高而抱怨时,东福米业公司却以很高的价格收购稻谷,去年有机水稻收购价格为每斤2.9元,绿色水稻收购价格为每斤1.9元。“稻谷收购价格虽然很高,但是,由于我们生产的有机大米、绿色大米十分畅销,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大米加工企业要想摆脱最低收购价格的影响,必须走品牌化道路。”刘延峰说。
像东福米业这样走中高端路线的大米加工企业经营为何没有受到稻谷行情低迷影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市场分析师彭超认为,现在消费者更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因素,部分中高端市场对价格不太敏感。一项针对北京市消费者的调查显示,59%的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会选择有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等安全认证的大米。
与东福米业不同,国内大部分大米加工企业日子普遍不好过。造成大米加工企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稻谷最低收购价逐年提高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今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04年刚刚开始实施最低收购价格时分别提高了92.9%、91.7%和106.7%。从市场供需形势来看,中长期内包括稻谷在内的粮食供需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稻谷价格不断攀升,有其市场基础。与此同时,大米价格受到宏观调控影响上涨受限。此外,国内外稻谷价格倒挂刺激大米大量进口挤压国内市场。在国内外市场的双重挤压下,很多中小型大米加工企业经营逐渐陷入困境,不得不停产或者限产。
安徽省芜湖北陶米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年加工能力为3.5万吨的大米加工企业,董事长陶庭文告诉记者,随着稻谷价格以及人工成本上涨,公司现在大米加工利润基本为零,为了维持市场占有率,企业不得不限产维持经营,以前每天2000吨大米,现在每天仅加工1000吨大米。
据记者了解,现在由于企业经营困难,不仅入市收购稻谷积极性不高,参与国家政策性稻谷拍卖的意愿也呈下降趋势。根据安徽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最新提供的数据,从5月1日至9月12日,国家投放政策性稻谷1797多万吨,实际成交313多万吨。彭超认为,目前部分地区稻谷顺价拍卖出现困难,主要是由于拍卖底价高于市场主体的支付意愿,加工企业入市积极性不高,此外,稻谷质量不稳定、出库成本高等也是一个原因。
稻谷是我国居民重要的口粮,为了促进大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和企业必须形成合力。国家要多措并举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实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继续加大对农业补贴力度,扶持粮食生产,通过加大科技兴粮力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种植收益;继续加强对粮食进口的科学管理,加大对走私大米打击力度,防止进口大米冲击国内市场;继续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降低粮食运输成本。
专家认为,企业要解开“稻强米弱”的“紧箍咒”,就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发展订单农业,在稻谷优良品种上下功夫,开发口感好、味道香的稻谷品种;要加强行业重组,改变目前大米加工行业小、散、乱、弱的局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行业发展水平;要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开发米糠油等副产品,稻壳可以作为燃料或者转化为生物质能源,直接用于企业发电,既节约成本,又保护环境;要面向市场,走大米品牌化发展的道路。(来源:经济日报)
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
2014-09-15 09:14 来源:中华粮网
我国农业品牌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了很大进步,管理者、建设者、消费者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品牌建设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核心经营策略,成为食品安全获得消费者信任的重要保证,也成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常态。
从中国现代化建设总体进程看,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中的短板和制约因素。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应该是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装备的农业,也应该是产品比较优势突出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业。作为农业品牌,首先是农业科技应用和资源科学利用的典范,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化的农业也可以说是品牌聚集的农业,没有农业的品牌化、没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极具竞争力的农业品牌作为代表,就很难说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因此,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整个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举措。在深化改革的市场环境下,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大品牌的现代农业格局正加快形成,必将为农业品牌建设带来全新的发展环境。
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看,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做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主要路径和方向。中国地域宽广,自然生态和资源禀赋多种多样,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也各不相同,但从发展的实际看,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也是品牌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是农产品品牌的聚集区。品牌建设涉及生产和市场的多个环节,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特色产业现代化水平的强大动力,是推进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习近平主席去年在山东考察时曾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中国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种养方式和人文历史,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众多特色农产品。这些特色农业资源不仅是大自然的造化,更是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蕴藏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把这些集人文、生态、环境等为一体的要素资源整合起来,使其成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特色农业经济资源保护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角度看,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是高度依赖资源条件、直接影响自然环境的产业,农业的资源利用方式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众所周知,良好的农业资源和环境是农产品品质之源,是市场和消费者的自然诉求,是品牌建设必不可少的要素,是一些国家打造农业品牌乃至文化品牌的一种有效途径。面对当前中国农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局部资源浪费和污染加剧等问题,我们只有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绿色、优质、品牌农业发展,提高资源和投入品使用效率,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国际农业发展的经验看,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几乎是世界农业强国赢得农业国际竞争优势的通行做法。法国之所以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农业强国和品牌农业大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善于发挥农业比较优势、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农业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就是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选择,是国际贸易倒逼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机制,也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提升我国农业国际合作水平的必然路径。从满足国内基本需求到培育国际知名品牌,通过一大批品牌产品彰显强大竞争力,从而推动国内农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这是中国农业发展必须要走的路子。
当前,无论从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观层面,还是从现代农业发展实践的微观层面来看,实施现代农业品牌战略都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条件。我认为,实施中国现代农业品牌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到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再到农业部提出“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推进农产品品牌创立和保护”,从国家改革发展的层面看,中国现代农业品牌战略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战略构思和布局框架。现在关键是要抓住机遇,在“三农”发展的整体布局中,把构建农业品牌发展战略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及产品为基础,把标准化建设、文化内涵挖掘、营销渠道和方式创新、科技体系支撑、金融支持等与品牌建设相结合,努力创建农业品牌发展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形成完整的品牌战略路线图,绘制农业品牌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二,保障质量安全,奠定发展基础。中国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品牌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质量安全是品牌产品的前提和根基,只有质量可靠的安全农产品和食品才可能成为品牌产品。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品牌建设被赋予了规范生产经营、引导消费需求的重大责任。我们知道,安全的农产品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从政府角度来说,出于公共利益需求,必须建立不同层次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借政府公信力,来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在目前人们对食品质量及安全强烈关注之下,政府应以实施品牌战略为契机,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市场规律、创造品牌价值的标准体系、执行体系和认证及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第三,提高产品品质,把握发展重点。品质铸就品牌,品牌赢得未来。强调品质是品牌建设的一个朴素真理。离开了品质,品牌便无从谈起。就像习近平主席所明确提出的,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是对产品质量和信誉的一种承诺和保证,是产品与消费者建立的一种相互忠诚的关系。这种信任产生了一种保证机制。一方面,这种关系能够形成品牌追随,形成消费者忠诚度、信任度,使产品获得竞争优势,产生品牌溢价,品牌建设主体也会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确保安全。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选择信任或不信任,这是对品牌建设主体行为强有力的约束。消费者通过这种信任机制,可以减少很多选择成本,获得放心的产品和愉悦的消费体验。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品牌化。生产特色突出、质量上乘、效益显著的优质农产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导向,自然也是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的基础,是发展品牌农业的重点。
第四,强化产权保护,营造良好氛围。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知名的商标、诚信的商誉、先进的专利技术、富有创意的外观设计、独家拥有的商业秘密等,这些知识产权往往是品牌具有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与关键所在。在农业领域,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支撑,成为掌握农业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更是农业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如果没有知识产权强有力地保护、没有打假维权的有力行动,再好的品牌也可能因假冒伪劣产品的横行而丧失市场优势。中国已将知识产权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保护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代表的农业知识产权,是推广民族精品不可替代的力量,是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内容。
第五,促进农业贸易,提高产品知名度。中国有句古语叫“酒好也怕巷子深”。品质再优、口感再好的独特产品,如果无人知晓或不够了解,也很难实现产品应有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一种资源浪费。中国资源禀赋多样,农产品种类多,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多数农产品国际上尚不知晓,有许多品牌产品还没有走出国门,这与我们营销促销和宣传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也与我们对产品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消费知识介绍不够有关。目前我国农产品注册商标虽快速增长,但知名的品牌还不多,一些地方和企业还缺乏品牌发展定位、品牌识别设计和品牌运作筹划等现代营销理念,这表明我们的品牌理念及营销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第六,发挥社团作用,提升服务水平。行业社团组织本身就是对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功能的重要补充。充分发挥这些社团组织在行业自律、标准制定、产品促销和打假维权等方面的作用,是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在中国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职能正在加速转变,更多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公共管理职能将交给社团组织,社团的桥梁纽带功能、行业联系指导功能、社会服务支持功能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目前正在建立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价体系,这对我国品牌农业发展大有裨益。由8家农业行业协会与农民日报社共同举办的“强农兴邦中国梦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已经走过8个省(市、自治区)的多个地市县,所到之处掀起了农业品牌建设的热潮,大大提升了当地农业品牌知名度和产业发展水平。应该在系统总结行业协会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经验的同时,赋予协会更多的品牌化推进职能,充分发挥这些社团组织在推进品牌宣传、营造发展氛围、参与国际品牌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作用。(来源:农民日报)
粮食产量这样测出来
2014-09-18 08:48 来源:中华粮网
又到秋收季,每年粮食产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16日,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在公安县组织中稻实割实测观摩,进行了现场演示。
当天上午,在公安县夹竹园镇新明村,一块35.2亩的稻田中,竖起五面小旗,呈梅花形分布,稻田被分成7个自然块,今天被抽样实测的是第二自然块,面积约3.2亩。
8名工作人员下到田里,以五面小旗为圆心,分别用测规划出10平方尺的一个圆,并将圆内的中稻割下,脱粒、筛选,经过称量,共收稻谷6.07公斤。
从稻谷中拿出50克,挑出杂质后,用天平称量结果显示49.2克,由此推算出这批稻谷的杂质含量为1.6%;随后,用水分测量仪插入样本谷堆,显示数字27.5-这批现割中稻含水量为27.5%。现场专家告诉记者,在收割过程中会产生损耗,通过专用脱粒机现场脱粒,由此推算每亩可能产生的割、拉、打损耗量。此外,还需对运输和脱粒过程中的损失量进行估算。这些合计起来,称为每亩粮食的实产扣损量。在排除杂质、水分和扣损量后,推算出的数据就是实测稻田的单产。经过一系列严格步骤,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总队长王跃新宣布:当日抽中的样本稻田每亩实际产量为579.65公斤!“这次观摩旨在展示粮食产量源头数据的采集过程,并不代表任何一地的单产水平。”王跃新介绍,从去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在我省61个产粮大县建立了县级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制度。其中,踏田估产和实割实测是统计粮食产量两个必要的基本环节,最终实测调查结果由调查总队会同省统计局审查核定,全省的粮食总产就是样本实测单产与全省实际种植面积相乘得来的。(来源:湖北日报)
节后购销回归正常 小麦价格小幅调整
2014-09-15 17:31 来源:中华粮网
中秋节过后,国内小麦市场现货价格整体维持高位,局部地区价格出现小幅调整;强麦期货持仓减少,价格下滑走势明显;临储小麦拍卖投放数量稳定,成交率6周以来出现首次下降;受全球供应不断增加和出口需求疲弱的影响,美国小麦期货价格连跌五个交易日,触及四年低点。
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至9月11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521元/吨,周比涨9元/吨;2014年第34期中储粮全国小麦收购价格指数142.32,周比上涨0.97%。
受节日效应减退、市场需求减少的影响,节后小麦价格出现小幅调整属正常现象,这对后市的小麦市场行情影响不大。鉴于当前的小麦市场阶段供需偏紧的现实,再加之“十一”临近,估计小麦价格仍会维持稳中偏强态势,但大涨的几率仍然不会大。
节后购销回归正常,小麦价格小幅调整
随着中秋粮油需求高峰离去,市场消费回归平稳,看涨氛围有所缓和。近日国内小麦价格整体处于高位,局部高位地区价格出现0.005-0.01元/斤的小幅回落。
当前,河南濮阳市大型面粉企业2014年产小麦挂牌收购价1.31-1.315元/斤,周比回落0.005-0.01元/斤;山东德州地区面厂收购价格1.32元/斤,回落0.01元/斤;河北衡水桃城地区面粉企业小麦挂牌收购价1.305元/斤,回落0.005元/斤。
江苏全省白小麦收购均价118.59元/百斤,周比下跌跌2.58元/百斤;出库均价123.54元/百斤,周比上涨0.84元/百斤。安徽全省三等混合小麦收购均价120.14元/百斤,周比下跌0.54元/百斤;出库价122.55元/百斤,周比下跌0.41元/50公斤。
南方销区小麦到港价格继续稳中有涨,主要是受到前期产区小麦价格上涨的影响。当前广东港口江苏2014年产普通红小麦到港价格在2665元/吨左右,普通白小麦到港价2660元/吨,周比上涨20元/吨左右;高筋红小麦到港报价2685-2700元/吨左右,周比上涨10-15元/吨。
据统计,截至9月10日,河南、山东等11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7120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943万吨。
据市场人士分析,节前市场备货采购增加,小麦价格上扬;节后节日效应退去,市场购销回归正常,再加之部分贸易商、农户腾仓存玉米,开始出售小麦,市场粮源增多,小麦价格的调整亦属正常,这对后市的小麦市场行情影响不大。
强麦期货持仓减少,价格出现明显下滑
上周郑强麦期货持仓减少,价格走势下滑明显。主力合约WH1501合约开盘价2747元/吨,最高2751元/吨,最低价2711元/吨,周五收于2721元/吨,周比下跌26元/吨。持仓24956手,周比减少2350手。
从基本面看,节后小麦现货价格涨势放缓,一些高价区小麦价格甚至出现止涨回落,但小麦价格整体偏强的运行态势并未改变。
从技术面看,WH1501合约周K线收带上下影线的长阴线,强麦区间整理后下调,期价考验60日均线支撑,技术指标向下运行。估计短期强麦仍会延续震荡调整行情,建议1501合约空单继续持有。
面粉行情稳中上调,麸皮价格基本稳定
近日面粉市场气氛有所好转,需求增加。中秋节前产区面粉出厂价格价格大多有20—40元/吨的上调,节后出厂价格基本稳定。当前,河北石家庄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13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307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304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302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2960元/吨。
截至9月10日,浙江杭州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特一面粉批发价格为3.40元/公斤,与8月31日持平;特二面粉的批发价格为3.16元/公斤,上涨了0.04元/公斤,涨为1.3%。北京锦绣大地玉泉路粮油批发市场特一面粉成交价3.24元/公斤,较上周持平,特二面粉成交价2.96元/公斤,较上周涨0.04元/公斤,标准粉成交价3.12元/公斤,较上周涨0.06元/公斤。
近日麸皮购销良好,供应充足,市场价格依旧平稳。河北石家庄地区麸皮出厂价1750—176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1720—174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1780—179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174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1750—1760元/吨。
政策投放维持稳定,成交再度出现下降
9月9日,安徽、河南两市场共竞价销售政策性小麦50.83万吨,共成交20.37万吨,环比下降2.62万吨;成交率为40.08%,环比下降5.53个百分点,成交率出现6周以来的首次下降。
分市场看:
安徽市场竞价销售政策性小麦29.61万吨,实际成交11.52万吨,成交率38.91%,环比下降7.31个百分点。成交均价2384元/吨,环比下降7元/吨。其中,白小麦计划销售3.41万吨,成交0.67万吨,成交率为19.77%,成交均价2365元/吨;混合麦计划销售26.19万吨,成交10.84万吨,成交率为41.40%,成交均价2385元/吨。
河南市场竞价销售政策性小麦21.22万吨,成交8.85万吨,成交均价2386元/吨,较上周上涨16元/吨。其中,2012年托市小麦计划销售2.90万吨,成交2.31万吨,成交均价2436元/吨;2013年托市小麦计划销售15.94万吨,成交4.16万吨,成交均价2409元/吨。1.49万吨临储小麦全部成交,成交均价为2227元/吨。
美麦期货连跌五日,价格触及四年低点
美国农业部(USDA)周四公布的9月供需报告显示,全球2014/15年度小麦年末库存预估为1.9638亿吨,8月预估为1.9296亿吨;2013/14年度小麦年末库存预估为1.8645亿吨。美国2014/15年度小麦出口预估下调0.25亿蒲至9亿蒲式耳;2013/14年度美国小麦出口预估为11.76亿蒲式耳。美国2014/15年度小麦年末库存预估上调0.35亿蒲式耳至6.98亿蒲式耳;2013/14年度美国小麦年末库存预估为5.9亿蒲式耳。
上周,受全球供应不断增加和美国出口需求疲弱的影响,美国小麦期货受到技术性卖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近月小麦期货连跌五个交易日,触及四年低点。本周12月小麦期货重挫32-3/4美分或6.1%,为两个月最大单周跌幅。
9月11日,12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16.6美元/吨,合人民币1331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942元/吨,周比下跌6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332元/吨。
多重利空共振玉米价格或现“拐点”
2014-09-23 09:16 来源:中国证券报
相比其他的农产品,玉米无论是现货价格还是期货价格表现相对比较坚挺。在新季玉米上市之际,国储玉米拍卖明显降温。加上高库存,相比其它农产品价格较高,国外玉米丰收等多重利空下,玉米期货价格或现“拐点”。
首先,玉米拍卖明显降温。9月以来,呈现的特点是拍卖成交率下滑,成交价格下降。其中9月3日-4日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玉米5002564吨,实际成交1361871吨,成交率27.22%,成交均价2377元/吨;9月10日-11日的竞价销售会计划销售玉米5012677吨,实际成交943145吨,成交率18.82%,成交均价2324元/吨;9月17日-18日的竞价销售会计划销售玉米5015183吨,实际成交625844吨,成交率12.48%,其中:2011玉米计划销售27655吨,全部流拍;2012年玉米计划销售2340826吨,实际成交84774吨,成交率3.62%,成交均价2211元/吨;2013年玉米计划销售2646702吨,实际成交541070吨,成交率20.44%,成交均价2343元/吨。
其次,库存消费比,严重超高。9月份,根据JCI数据预测,2014-2015年度玉米国内的产量达191945千吨,进口约为1600千吨,总供给量达281369千吨,总消费174890千吨,期末库存106479千吨。年末库存与消费比将达到60.88%,而过去五年库存消费比的平均水平只有27.06%,总体来看,库存太高。
第三,全球丰产,玉米供应过剩明显,对玉米价格上涨将形成长期压力。国内来看,干旱并没有改变今年玉米的丰产预期。据调研数据,东北地区玉米产量预计会同比增产1000万吨左右,而华北地区因旱灾预计会减产700万吨,所以全国玉米产量仍将呈现持平略增的态势。欧盟方面,玉米收割工作已经开始,种植户团体AGPM表示,本年度欧盟玉米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725万吨。美国方面,玉米和大豆产量有望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美国玉米和大豆总产量将达到183亿蒲式耳,远远超过农户的贮存能力130亿蒲式耳。这意味着农户必须提前销售部分产量,而不是等着价格上涨。
第四,下游加工亏损,需求方面难有大的改善。近期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稳中有跌,个别企业新玉米水分较为适宜且较陈玉米低100-180元/吨至2580-2620元/吨,但依然较去年同期高200-350元/吨。理论计算下,华北深加工玉米价格下降与淀粉和副产品价格回调多空抵消,吉林玉米淀粉加工亏损约为83元/吨,山东淀粉加工亏损约为75元/吨,黑龙江地区玉米酒精加工盈利约为72元/吨左右。
最后,玉米相对价格较高,饲料添加比例进一步减少。玉米相对价格较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外盘价格相比高太多。目前9月份进口成本约为1696元/吨,现货价格为2730元/吨。进口利润为1034元/吨。期货1501合约18日收盘价为2371元/吨,11月份进口成本1723元/吨,进口利润648元/吨。虽然我国目前进口玉米量比较少,但内外盘价格太大,最终会通过DDGS、生物燃料油等下游传导到国内。二是相对其它农作物价格较高,如高粱。在饲料中,替代玉米性较强的高粱。目前高粱港口报价在2300-2350元/吨。而优质玉米的报价在2600-2670元/吨。价格高出300元/吨。据某规模企业表示,目前公司已有用高粱全替代鸡料中玉米的计划,此前添加量在50%左右,而猪料中替代量或可达到50%,南方部分饲料企业玉米添加量进一步下降。
区域行情:9月19日湖北地区菜油最新价格行情
2014-09-19 10:37 来源:中华油脂网
据市场监测,9月19日,湖北菜油价格行情保持企稳。国产菜油基本有价无市,国产四级菜油报价一般在8000-8100元/吨左右,厂家基本停止生产,市场上主要是销售进口菜油。宜昌当阳地区国产进口菜油价格6100元/吨,与昨日持平。宜昌菜油价格6100-6250元/吨,与昨日持平。荆州沙市地区菜油报价6100元/吨,与昨日持平。荆门周边地区菜油价格6100-6250元/吨,与昨日持平。襄阳老河口奥星公司国产四级浸出菜油出厂报价8000元/吨,进口菜油出厂报价6100元/吨,与昨日持平。潜江地区菜油出厂报价6100元/吨,与昨日持平。
食用油迎“多事之秋” 调和油前景存忧
2014-09-12 08:51 来源:中华粮网
食用油市场迎来“多事之秋”,中国台湾地区食品、餐饮企业连日来正被问题地沟油所扰;金龙鱼等品牌转基因食用油卷入涉嫌欺诈疑云中,已立案11件;而近期食品抽检结果表明,全国共有15批次不合格油上“黑榜”。
总体而言,市面在售粮油仍较安全,昨日广东发布官微称,台湾地沟油也并未流入广东。但此番身处争议中的“调和油”在部分区域销售或下滑。
1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广东发布介绍,台湾问题地沟油并未流入广东。其介绍,广东检验检疫局在中秋节放假期间组织对2013年以来辖区口岸入境的台湾食品进行了全面核查。截至9月9日,广东检验检疫局口岸无“全统香猪油”进口,也未发现目前已公布的台湾涉事生产企业含猪油的相关产品经本局辖区口岸入境。
台湾强冠公司生产的“全统香猪油”引发馊水油风波,强冠公司昨日召开记者会对外说明,董事长叶文祥下跪30秒落泪道歉,他强调自己也是受害者,将向购油源头中国香港地区的金宝运贸易公司和郭烈成提告求偿,且强调强冠将不卸责、不逃避、不脱产,全力配合检方调查。
15批次不合格油上“黑榜”
在国家食药监总局最新公布2014年第一阶段20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监督抽检信息中,上榜不合格油品,不少栽在了黄曲霉毒素B1超标上。在个别批次食用油中检出苯并芘超标。
此番总共抽检了774批次食用油和油脂及其制品,合格样品759批次,样品合格率为98.1%,低于乳制品合格率99.1%,高于肉制品合格率95.6%。“总体而言,市面在售粮油较安全。”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
转基因字小非转基因字大
昆明律师许思龙发现,市场上的转基因食用油普遍存在标识不清的问题,已经有多名律师向全国多个法院提起诉讼。消息称全国共立案11件,涉及金龙鱼、福临门、香满园和金菜花等多个知名品牌的食用油和多家大型超市。
许思龙称,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油桶左侧“配料栏”写着“加工原料为转基因大豆”、“加工原料为转基因油菜籽”两行小字。而按照明文规定:转基因食品应在产品标签上进行“明显”、“醒目”的标识。其认为,这涉嫌欺诈。
11日中粮方面向本报发来书面回复称:福临门所有产品标识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记者发现,与被抨击字体较小的转基因而言,但凡是“非转基因”,市面众多品牌都会在产品包装显著位置用大号字标识。
资本市场:
“调和油”部分区域销售或占比下滑
“一些一线城市,零售终端使用调和油的比例或开始调整,反而是比较纯的玉米油、花生油等越来越吃香,当然短期内不见得会迅速扩容,消费者对食用油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一位食用油行业从业者告诉本报记者,“食用油检测是个技术活,大豆油、玉米油等成分较为单一,检测难度会小于调和油。”
记者了解得知,大部分消费者选购食用油甚少关注成分标示。业内人士建议经超商等正规渠道购买品牌食用油,餐馆用餐也可留意其原料来源,越来越多餐馆都会每日张榜公开。(来源:广州日报)
专家:粮食市场面临新形势 政策调整迫在眉睫
2014-09-16 17:14 来源:中华粮网
本网讯(中华粮网孙忠 长沙报道):“小麦出现恢复性增产,玉米库存及价格均创历史最高,稻米加工业举步维艰,大豆进口量迭创历史新高”2014年9月15日,由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销技术分会等单位于长沙举行“2014秋季粮油产销企业订货会暨食品品牌发展论坛”上,中华粮网总编辑孟凡军用四句话高度概括了当前的粮油市场形势。
孟凡军介绍,以小麦为例,2000年以前我国小麦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45000万亩左右,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6%~27%。2000年以后播种面积明显减少,2004年降到1978年以来的最低值,比最高的1991年下降了30%,近几年逐渐增加到了36000多万亩。20年间小麦播种面积约减少20%,在粮食播种面积中的份额约减少5%。
孟凡军分析,小麦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耕地减少。2002年我国耕地减少到了19亿亩以下,这一时期包括小麦在内的粮食播种面积明显减少。
二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南方省区红麦面积减少,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北方春小麦产区春小麦面积减少,大豆、玉米增加。
三是种植收益低。小麦种植收益比油料、稻谷、玉米等作物的种植收益低,主产区减少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近10多年来,我国小麦产量趋势比较平稳,变化不大,基本上保持在9000万~12000万吨之间,常年产量占到粮食总产的22%左右。2004年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小麦生产的措施,包括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小麦良种补贴、小麦收购保护价等,使小麦产量逐渐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2004~2012年,小麦总产从9195万吨增加到12058万吨,增产2863万吨。2006~2012年产量连续超过1亿吨。
孟凡军说,2006年国家公布了小麦最低收购价和农资增支综合直补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管粮的积极性。加上其他综合性措施得力,优势区域规划实施成效明显。强筋、中筋、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至2006年,小麦优质化率首次超过了50%,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54%。
进口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之一。之后随着国内产量提高,供给增加,进口量逐渐减少,2002年、2003年出现出口量大于进口量。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优质小麦国内需求大,2004年、2005年进口数量剧增。2006年开始,国内小麦连年丰产,产大于需,库存充足,以及优质小麦质量不断提高,对进口小麦形成部分替代,使进口大于出口的矛盾缓和。2009年以来,由于国际小麦价格大幅下跌,相对于国内市场存在明显的价格优势,加之国内优质麦供应不足,进口又出现大幅增长。其中,2012年小麦进口创下8年来新高,主要是因为上半年强势的国内需求及处于低位的国际价格。
由于世界小麦产量再创新高,2013 年以来国际小麦价格整体回落,价格竞争力不断增强,2013年我国小麦进口达550多万吨,同比增加明显。今年以来,中国谷物进口特别是小麦进口明显提速,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上半年中国小麦进口增速超过80%。
孟凡军分析相关原因时指出,一是不断上攀的最低收购价甚至超过市场正常价格水平。每年提高底价导致该部分粮食在农产品市场流通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二是持续提高收购价格导致“价格倒挂”现象严重——原粮与成品粮、产区与销区、国产与进口价格出现“倒挂”。三是最低收购价有可能使粮食质量、品种等级出现弱化。他预计未来国内进口小麦将成为常态,这将使内外麦价联动性增强。
“政策主导粮食市场期间,未来政策变化至为关键。”孟凡军最后说。
2014年前8个月中国大米出口同比减少59%
2014-09-24 09:49 来源:中华粮网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1月到8月期间中国出口大米135,573吨,比上年同期的326,781吨减少约59%。2014年8月份中国出口大米25,779吨,比7月份减少12%,比上年同期增长8%。2013年中国出口大米47.84万吨,进口大米226.7万吨。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4/15年度(7月到次年6月)中国大米产量为1.44亿吨,进口量370万吨,出口量35万吨。
2014年1月到8月柬埔寨大米出口同比减少1%
2014-09-10 09:58 来源:中华粮网
据柬埔寨大米出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1月到8月期间柬埔寨大米出口量为233,859吨,比上年同期的出口量236,728吨减少约1.2%。
2013年柬埔寨大米出口总量为379,856吨。2014年8月份柬埔寨大米出口量为29,871吨,比2013年8月份的出口量增长1.7%,也比7月份的出口量增长14.6%。
今年迄今为止,柬埔寨大米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是欧盟、马来西亚和中国。(来源:博易大师)
USDA:2015年泰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
2014-09-18 09:59 来源:中华粮网
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大米展望报告显示,2015年泰国因其大米价格更有竞争力,供应充足而有望取代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大米出口量将达到1000万吨,比2014年增长5%,也将是201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出口量为106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