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粮食系统的一名基层员工,能有幸参加省粮食局组织的信息化培训感到很高兴,也非常感谢领导给我的这次机会。通过省局领导的动员讲话和各位教授的精彩授课,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收获很大。
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储藏检验和仓储信息化。而储藏检验课程占了大半部分。开始我认为这不就是我们每天的工作吗?只有后面的信息化课程对我们的帮助比较大。但是听了课之后,我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如果让我对以前工作的了解包括储藏和检验进行一个评价,只能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下面谈谈我的学习感受。
在储藏和检验方面,我们经常性地在做一些通风、降温、降湿、测粮温之类的工作,但是我们能够理解粮食温度湿度为什么上升或下降,而上升或下降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还有影响容重的因素有哪些等等之类的情况。学习前的实际工作我认为我们只了解一部分,但不会是全部,没有全面的了解这些,这将会对我们做好工作有很大影响。
下面针对稻谷储藏作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知道稻谷在储藏期间,由于其本身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与害虫生命活动的综合影响,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谷品质劣变,丧失生命力,造成重大损失。而稻谷具有完整的外壳,能缓和稻米吸湿,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过程中,稻谷有较高的储藏稳定性。在正常储藏条件下,稻谷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强,呼吸旺盛,一年以后,则逐渐减弱,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相应增高。故存放一年以后,稻谷储藏性即比较稳定。但是稻谷的储藏也有很大的困难,如容易陈化、不耐高温、容易发热、霉变、生芽、容易黄变等。
稻谷和所有生物体一样,有一定的寿命。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储藏后,尽管在储藏期间并未发生发热、霉变、生芽或其它危害,但由于原生质胶体结构松弛,酶的活性与呼吸能力衰退,表现为发芽能力下降或丧失,失去种用价值;米质变脆,加工易碎,出米率低;粘性降低,酸度增加,色泽不良,食味不好,失去新鲜感和固有的香味,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陈米味,这种现象称为“陈化”。在稻谷陈化的速度上,对于不同种类、不同水分和不同温度的稻谷是不相同的。通常籼稻比较稳定,粳稻次之,糯稻最易陈化。水分、温度都较低时,稻谷陈化速度慢,相反,则陈化速度就快。稻谷陈化是生理变化的自然规律,在储藏中除应积极努力创造良好的储藏条件(如低温干燥、合理通风密闭、严防虫害等)延缓它的陈化外,还应根据不同品种的寿命期与耐储性,有计划地进行推陈储新,以避免陈化。
在互联网+仓储信息化建设课程上:仓储信息化是指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实现粮油仓储业务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仓储信息化系统包括:远程监控系统、业务管理系统、自动化作业系统、智能仓储、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各系统之间的集成等。仓储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强化对储备粮的监督管理,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协调科学发展。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学习这种技术,内容还是我们能了解到的储藏上的东西。但是全面的了解储藏内容对我们能够深层次的掌握这种仓储信息控制有所帮助,或许掌握的就不仅仅是技术,而是能够理解这个技术。例如,随时随地的了解粮食信息,我们看到系统上出现的这些数据,如果储藏知识全面的话,就可以做出全面的分析,从而能快速做出反应和提出处理方案,这也是将仓储信息化最大化应用。下面再讲一下这种信息化技术。
粮食仓储信息化就是我们用现代信息技术去处理信息和控制机械。计算机作为信息化的基础,学习和了解网络信息,电脑结构,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有助于我们快速处理各类信息,甚至不用在一些电脑上的小问题上两眼摸黑,同时也是为我们应用仓储的信息化管理打下基础。对我们来说,也许不需要知道这些系统软件是怎么编程的,但我们需要了解和使用它们,仓储信息化的使用,给我们从事仓储工作的人带来新的课题和挑战,要做好仓储工作,出色完成任务,必须学习掌握仓储信息化知识。
学习期间,到中储粮武汉直属库和省公司直属库进行了参观,让我了解到信息化管理将是未来不可逆转的趋势,该技术的应用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跟上粮食出入库运输销售的现代高效率节奏。而在应用该技术的目的上有三个方面:
一、做到从农田→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包装→成品这一整个过程的资料信息化,是为了更好的做到监测和掌握每一颗粮,做到信息共享,互通有无。
二、在出入库管理和粮库管理上,我们将报港→扦样化验→称重→入仓→称皮重→结算这一流程信息化,做到一体化,形成一个高效率而又快捷的流程。
三、在粮库系统上有三维可视展示,移动应用系统,粮库业务管理软件,出入库作业系统,仓储保管系统、作业操控系统、物联网设备基础配套设施。整套的智能信息控制系统可以让我们进行远程控制各类作业、远程监测粮库各地和仓库内的粮情,这样会使得粮食仓储管理更有效率。
业精于勤 学贵于思 。经过培训,让我懂得要想更好地做好工作,就要更深层次的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信息化管理使得作业更快捷方便,但它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将会更高,所以我们应一直处于不断学习的状态中,思考问题,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让自己更加适应工作岗位,发挥个人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