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粮收购总量1.71亿吨 中晚籼稻收购已结束
2015-02-13 09:15 来源:中华粮网
据统计,截至2月10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2821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52万吨;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388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58万吨;内蒙古、黑龙江等5个大豆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大豆17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26万吨。(来源:国家粮食局网站)
中央1号文件:改革创新驱动现代农业
2015-02-10 09:07 来源:中华粮网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主题之一仍然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如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依靠改革创新驱动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经过多年不断努力,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为保障国内农产品供给和养活中国人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农业现代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的短腿。为了进一步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主题之一仍然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如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依靠改革创新驱动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我国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微观主体缺乏,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要是分散的小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粗放,科技应用水平和管理能力低,无法面对大市场,往往只注重农产品数量的增产,滥用化肥、农药、兽药,不仅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高,而且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缺乏保障、污染严重,资源浪费。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后,我国实行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土地等集体资源资产人均分配,在改革初期对于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性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一般农户经营规模小,土地细碎化严重。特别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地转移,一部分农民不再依赖土地,或者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我国一些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在市场经济中显现强大的生命力,并伴随带来了社会化服务和组织化的要求,形成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成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
中央1号文件继续突出强调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坚持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和服务体系,按照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的设计,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特别是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农户家庭农场,更好地发挥合作社作用,推进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这样,培育出来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一般农户一道,成为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供销社和农业垦植曾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中央1号文件部署了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目的之一就是要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骨干力量。中央1号文件还首次提出了深化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股权多元化改革任务,无疑地,这将有助于把农业垦植建成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力量。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
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极其不利,不仅耕地和水资源相对稀缺,而且二者又极其不匹配,一些已经成为农产品主产区的地方,往往水资源严重不足,而过去水资源相对充裕的地方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而成为农产品主销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不能再走拼资源、拼消耗的路子。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完成这一使命,从根本上说,必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
农业科技进步一直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与我国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要求和农民需要相比,与一些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需要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是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生产经营脱离。农业科技研发资源及其活动主要集中在科研单位,研究成果有效性严重不足,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往往无人问津。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解决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直接面向现代农业发展而开展研究开发的积极性。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试点,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针对我国种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其次,要理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关系。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加强企业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引导扶持,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建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
深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
自2004年以来,我国逐步地建立了农业补贴、农产品托市收购等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总体上说,这些制度在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产品市场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国农业补贴和农产品托市收购政策所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过去,我国农业补贴基本上是按承包地或者农业税时代计税面积平均发放的。虽然看上去这十分公平,但与农业生产者的实际贡献关联性很小。特别是,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增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涌现,得到农业补贴的农民与实际经营农业的新型主体往往不一致,中央一直倡导的农业补贴应由实际生产者获得的原则很难落实,这也产生了新的实质不公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如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法获得农业补贴,那么农业补贴政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导和激励效应就难以发挥。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补贴效能,新增的农业补贴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倾斜。
值得关注的是,1号文件还提出了选择部分地方开展农业补贴改革试点,提高补贴的导向性和效能。
农产品价格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直接关系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和农业国际竞争力。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我国建立的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托市收购政策,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托市收购政策却带来了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地高于国际市场,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放弃使用国内农产品原料转而到国际市场采购,甚至出现比较严重的农产品走私问题,出现国内一些大宗农产品出库困难,库存居高不下,导致财政负担加重和国内收储仓容不足等难题。如果不解决国内国际农产品价格差扩大等一系列难题,别说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甚至会出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倒退的风险。
为了避免托市收购扭曲国内农产品市场,2014年我国启动了新疆棉花、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从试点情况来看,现实比改革试点设计要复杂得多,特别是目标价格制度中的操作成本过大。1号文件提出要对棉花和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进行总结,探索降低操作成本和让实际生产棉花和大豆的农民成为最终收益者的可行办法。借鉴国外的做法,中央1号文件还提出了积极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
必须清醒认识到建立有效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中央1号文件要求继续执行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
从长远来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但绝不能让农业靠财政补贴和政府收储过日子,必须提高农业效率和农业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对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进行改革。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这样,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更具有可持续的动力。
在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中,不仅过去的一些具有扭曲市场的手段需要调整和弱化,而且需要探索一些更加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其中,发挥金融支农作用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继续强调了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通过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流向现代农业建设中,与探索农民财产权益抵押担保方式,发展合作金融和普惠金融,缓解现代农业发展的融资制约。(来源:中国青年报)
把800个产粮大县打造成粮食生产功能区
2015-02-12 09:00 来源:中华粮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加大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投入力度,并进一步向产粮大县和口粮品种倾斜,着力建设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把全国800个产粮大县打造为粮食生产功能区。
记者了解到,2015年,我国将继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努力挖掘新潜力。
根据工作部署,除加快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工程建设外,政府还将编制实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等生产发展规划,引导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促进重要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继续支持新疆优质棉基地、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基地、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和海洋渔船更新改造,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
另据了解,我国还将启动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等试点,力争总结出一批成功治理范例和适用模式,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奠定基础。(来源:中国经济网)
目标价格改革进展顺利
2015-02-14 08:50 来源:经济日报
“目标价格改革试点范围不扩大,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要把棉花和大豆的改革试点组织好,总结好经验,为将来扩大试点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日前举办的“清华2015三农论坛”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说。
在论坛上,很多专家认为,中国实行了多年的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虽然对保障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但是也造成了国内外价格倒挂。去年开始实施的目标价格改革试点,有助于推动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过,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黄季焜调查认为,目标价格政策执行中仍有一些操作性问题尚待解决。
黄季焜认为,虽然目标价格实施以来,棉花的国内外差价从2011年至2013年的超过50%,下降到2014年底的27%,新政策减少了对价格的直接干预,缓解了国内棉花库存压力,但这项改革存在一些操作性问题。据他测算,新疆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达250余亿元,发放补贴60%根据面积、40%根据交售量,核查棉花种植面积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工成本,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杜鹰认为,总体上看,目标价格改革进展比较顺利,市场定价机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实现了多渠道收购,“新疆定下800多个轧花厂,经过资格认定都可以收购,国内外棉花差价明显缩小;棉花库存压力有所改善,目前我国有1000多万吨棉花库存,但今年的棉花库存不会再增加;棉纺企业的效益得到改善,尽管棉纱价格下行,但棉花价格更低,因此企业得益。”
在论坛上,杜鹰对价格补贴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今后不应过于强调通过政策性补贴来提高农民收入。此外,还应该适当提高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容忍度,“过去我们对价格波动过于敏感。应该订立一个价格区间,只要农产品价格在区间内波动就应当容忍。”
我国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2015-02-12 08:50 来源:中华粮网
摘要:基于目前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实情,估计今年我国粮价可能的走势是,小麦、稻谷价格以稳为主,玉米市场或将呈现回暖迹象,大豆价格或将持续弱势,并宽幅震荡。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新常态下的“第二年”。国内粮食政策的市场化定调,将使得“政策市”氛围浓厚的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趋于市场化。随着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政策对粮价的支撑力度将会逐渐减弱,未来市场供需或将成为引导粮价走势的主要因素。在不少农产品的国内外价差还在不断增大的大背景下,我国粮食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2014年,国内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但是,由于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整体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饲料行业产能过剩、制粉行业不温不火,国内对粮食需求不旺。年末,粮价整体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运行。国内粮食库存数量居高不下,加上国内粮食市场价格普遍高于国际水平及下游加工行业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压制,粮食市场运行难以维系,政策对其引导和调控一直是较为重要的因素,所以粮价走势基本上靠国储收购和政策提价这些传统手段支撑着。
截至2014年末,全国冬小麦产量为11989.9 万吨,比2013年增产404.5万吨,增长3.5%,今年冬小麦播种面积较上年基本持平(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全国冬小麦总产量约2397.9亿斤,比上年增产80.8亿斤,增长3.5%)。小麦市场供需整体较为宽松,由于下游面粉行业疲软,“旺季不旺”,加之10月之后作为小麦饲料替代物的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小麦饲用替代优势全无,全年小麦价格前期整体保持稳定,后期震荡走弱。市场供需方面,上半年小麦价格基本保持平稳,由于面粉行业的疲弱态势以及政策市作用的不断影响,小麦价格平稳偏弱运行。
近几年来,我国大豆生产整体延续种植面积、产量明显下滑的趋势,加之临储收购量同比增加,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上升。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小幅震荡下滑,此后持续上升。随着去年11月大豆直补政策的推行以及种植户还贷压力,大豆供给力度增加,贸易商谨慎压价收购,而油厂大多偏好进口大豆,国内大豆需求空间有限。及至2015年1月,迫于国际大豆市场压力,大豆价格整体持续弱势下行。
2009年诺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近日在上海交大讲演时说,全球经济尚未从金融危机中充分复苏,目前,复苏势头之弱仍不容乐观,受金融动荡及乌克兰危机影响,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放缓,仍存在较大通胀压力,同时发达国家物价低位徘徊,全球贸易低速增长。全世界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然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粮食需求不会以较大的幅度拉动粮价上升。
美国经济向好,欧洲不断推出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元指数提振走强,美元不断升值,这必将会对新兴市场国家形成一定的冲击。对于我国而言,每年稻谷、大豆需要大量进口,美元强势必会对我国粮食进口形成一定冲击,然而,目前全世界大豆丰产,国际大豆价格处于低位,美元对我国粮食进口的影响不大。
去年国际油价跌幅高达57%,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上月下调了2015年WTI原油价格预期至每桶54.58美元。未来原油价格可能会有小幅上行,但回到百美元每桶的高位可能性不大。油价下跌直接拉低农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农用机械的生产、运输等成本,带动农产品价格回落。同时,油价低位还会导致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的生产利润下降,生物能源工业受挫。用于生物燃料的玉米等作物的需求将会下降,这必将对国内相关农产品价格带来不利影响。
基于目前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实情,分析估计,今年我国粮价可能的走势是,小麦、稻谷价格以稳为主,玉米市场或将呈现回暖迹象,大豆价格或将持续弱势,并宽幅震荡。
从目前小麦市场运行状况来看,小麦市场宽松的供需格局,加之国家政策小麦投放力度加大,今年小麦可能继续维持上年的最低收购价格,前期小麦价格上行空间不会很大。另外,由于最低收购价格托底,小麦价格走低风险也不大。2015年,主要关注小麦下游的面粉和饲料业需求,以及未来天气变化。连续几年的政策提振,小麦价格已处于高位,托市价格止涨或将缓和面粉业偏弱走势;受2014年暖冬天气影响,今年小麦遭受冻害和干旱的风险加大,天气原因会影响市场主体对小麦的预期,市场也会随着市场主体预期的不断变化而产生波动。
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在新的一年对稻谷市场仍影响较大,托市收购价格提高支撑稻谷价格。稻谷产量持续高位,加之稻米进口量也持续保持高位,消费量相对稳定,稻谷市场供给压力较大。与小麦“麦强面弱”格局类似,米业整体利润空间收窄,需求有限,“稻强米弱”现象持续困扰着稻谷市场。同时,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我国大米进口量同比增长的外生因素影响下,根据目前市场运行状况来看,2015年前期稻谷价格将总体持平或有小幅上涨。
国内玉米市场去年经历了大涨大跌,眼下在弱势前行,随着临储玉米不断入库以及优质粮源的消化,市场可流通粮源将逐渐减少,玉米价格将小幅回升,临储拍卖将继续稳定玉米价格。预计今年玉米价格在下游需求整体疲弱的诸多因素影响下还将会呈现出季节性、政策性涨跌,但在供需整体宽松格局的背景下,玉米价格或难回去年的最高水平。
连续几年来,我国大豆的进口量与产量一增一减,在世界大豆市场中基本上是充当需求者。
我国大豆行情受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成为影响国际大豆市场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基于目前世界大豆熊市难改,国内大豆价格不断震荡走低,大豆市场格局持续供大于求,加之去年全球大豆产量首次突破3亿大关,全球大豆库存数量高企,大豆价格将继续受到压制。(来源:上海证券报)
推进中央储备粮制度改革创新
2015-02-10 09:00 来源:中华粮网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新形势下,贯彻“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需要大力推进中央储备粮制度改革创新。
中央储备粮制度有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建立中央储备粮制度是我们确保粮食安全的大战略。维护粮食安全,要有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也要有粮食储备红线。
立足国内是粮食安全的战略基点。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粮食安全状况得到根本改善。但这并不意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已彻底解决。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时期,粮食安全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挑战。必须清醒看到,养活十几亿中国人,只能立足国内,依靠我们自己。
储备制度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战略基石。我国粮食储备历史悠久,在稳市、备荒、恤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建立了“甲字粮”“506粮”等战略储备粮油,上世纪90年代又建立了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在总结储备运行经验教训基础上,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经营管理体制,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组建中储粮总公司,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垂直体系在执行国家政策性粮油收购、拍卖销售、跨省移库调运以及救灾紧急动用中,成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主力军和可靠载体。
中央储备粮制度的战略作用和承载的功能日益凸显。新时期,中央储备粮的保障功能已由最初的“有”(数量)提升为满足“饱”(充足)、“好”(品质)、“稳”(市场)的综合性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以服务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能力建设主线,发挥好服务粮食调控的主力军作用和国内谷物供给的支撑作用;以满足生产者“卖得出”、消费者“买得到”“买得起”“吃得好”为目标,优化储备结构和布局,提升储备品质。
不断完善中央储备粮制度
中央储备粮制度是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不断完善中央储备粮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点发力。
坚持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实践表明,垂直管理体制是有效的,储备粮轮换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机制是成功的,中储粮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主力军作用是显著的。新时期,要更好发挥垂直管理体制优势,坚持功能性企业定位,全面聚焦粮食安全这个主业,努力实现传统企业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分散经营向集团管控转变、多头发展向突出主业转变。
建立代储风险化解机制。完善储备粮代储制度是完善中央储备粮制度的重要内容。当前,大量政策性粮油实行地方企业委托收储,存在库点分散、监管难、风险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国家加大建仓投资力度,同时在政策性收购中坚持分贷分还政策,实行谁承储、谁贷款、谁负责,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农发行监管职责。
健全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机制。随着粮食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中央调控能力和调控手段进一步加强,完善中央储备粮制度亟待健全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机制。应坚持政策性、公益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与企业微观运作有机结合,更加贴近市场,更好地通过市场方式主动服务调控,搞好轮换购销,高抛低吸、削峰填谷,发挥骨干企业的保供稳价作用。尽快建立轮换风险调节机制,确保中央储备粮安全。(来源:人民日报)
粮食进口结构呈现两大新变化
2015-02-10 09:32 来源:中华粮网
受国内外价格倒挂、需求拉动等因素影响,2014年我国粮食(谷物)进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进口量达1951.6万吨,同比增33.8%,净进口1874.7万吨,同比增四成。同时,粮食进口结构出现了三大主粮进口总量减少、玉米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两个新特征,值得跟踪分析。
三大主粮进口总量明显减少,应继续发挥好进出口调控的积极作用。2014年小麦、稻米、玉米三大主粮进口总量818.4万吨,同比减26.1%,在连续两年保持1100万吨以上后出现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粮食库存高企、阶段性供给压力较大的矛盾。分品种看,小麦进口量300.4万吨,同比减45.7%;玉米进口259.9万吨,同比减20.4%;大米进口257.9万吨,同比增13.6%,但增幅比2011~2012年有所回落。专家分析,在国内价格明显高于进口到岸税后价的情况下,三大主粮进口总量出现下降,虽然有我国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且质量提高的原因,但更多是进出口调控尤其是进口配额有效管理的结果,表明我国粮食进出口调控措施仍有一定的腾挪余地。在当前我国经济增幅放缓、粮食需求偏弱的形势下,要继续坚持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主动打好贸易调控这张牌,优化利用配额管理等工具,为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争取宝贵的时间和空间,确保新常态下“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玉米替代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应加快完善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虽然2014年三大主粮进口总量减少,但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产品进口成倍扩大,导致谷物进口总量增加、结构明显变化。其中大麦进口541.3万吨,同比增131.8%,高粱进口577.6万吨,同比增4.4倍。
传统上我国进口大麦、高粱主要用于酿酒,进口总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但2014年进口猛增至1100多万吨,新增进口主要用于替代玉米作饲料。据专家对广东饲料企业调研,由于2014年国产玉米价格到广州黄埔港均价每吨2500元左右,明显高于进口高粱、大麦价格(分别约1700元、1850元),加之高粱、大麦进口没有配额管理,关税仅为2%、3%,饲料企业受巨大价差驱动纷纷用进口高粱、大麦替代玉米。其中,禽饲料中高粱替代玉米的比例为20%~60%不等,育肥猪饲料中大麦替代玉米的比例约8%~10%。同时,全年玉米酒糟(DDGs)进口542万吨(同比增35.3%),薯类(主要是干木薯)进口867万吨(同比增18.4%),这两者加起来超过了1400万吨,也部分替代了玉米的深加工需求。据专家初步估计,2014年玉米替代产品进口的大量增加,至少导致国产玉米新增1000万吨库存。如果新年度澳大利亚(占2014年我国大麦进口总量的71.6%)、美国(占2014年我国高粱进口总量的93.8%)等主要出口国大幅扩种,高粱、大麦替代产品进口将进一步增长,加剧我国玉米库容压力。
玉米替代产品迅猛增加这一新变化表明,我国粮食进出口管理是系统工作,如果缺少配套措施,难免“按下葫芦浮起瓢”。因此,对于产业链相对较长的玉米,在研究替代产品进口调控措施的同时,应加快完善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在确保不出现“卖粮难”、稳定农民种粮收益的前提下,形成国产玉米与替代产品的合理比价关系,促进玉米加工消费,防止玉米市场空间被挤占。(来源:农民日报)
食用油价格近3个月连续回落 大豆进口仍高增长
2015-02-12 08:32 来源:中华粮网
羊年春节临近,食用油和肉类市场一样,价格呈现出了疲软的迹象。
商务部最新公布的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表显示,食用油价格继续走低,豆油、菜籽油、茶生油价格比前一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记者走访了北京的几家卖场,在食用油销售通道,销售人员介绍称,“春节期间食用油(促销)活动的力度一般”,但对于记者提及的价格持续下跌的疑问,销售人员则解释称,价格下滑的主要在菜籽油等品类,花生油价格相对稳定。
“春节固然是食用油的消费旺季,但是市场供应充足、原料价格下降完全可以遮盖需求量大这一因素,整个市场呈现出价格不旺的局面。”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豆油价格下跌是主因
商务部的数据称,在最近的一周里(2月2日至8日),豆油、菜籽油、花生油价格比前一周分别下降0.5%、0.2%和0.1%。而在更早之前的一周(1月26日至2月1日)食用油价格稳中有降,其中豆油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1%,菜籽油、花生油价格均与前一周持平。
查阅更早之前的数据则可以看出,在2014年11月至今的三个多月时间里,食用油的价格呈现持续下跌,虽然有一些时间段内,商务部统计的数据显示个别品类有略微上涨的势头,但相较其它时间段的下跌,这些上涨所带来的影响很快消失殆尽。
食用油的持续下跌的态势,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也可以印证,数据显示,包括粮食、油脂、肉类在内的食品价格的变动,都对2015年1月份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产生影响。
不过,分析师认为,食用油对CPI指数的影响相对有限,“食用油是CPI众多指标中的一个指标,其走势根据相应比重对CPI变动产生影响。国内1月份CPI同比增长小于1%,在影响因素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影响CPI同比涨幅回落0.58%。不仅食品价格会对CPI产生影响,非食品服务项及水电燃料费也将会对其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在原油价格下跌导致燃料价格下降明显、国内居民因经济因素需求不振等,CPI在短时间内仍将呈现出弱势变动。”简爱华称,“事实上,食用油降价也并非春节独有,在此之前各地市场都表现出食用油价格下调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大豆油产量增加、价格下跌所致。”
大豆进口高增长趋势不减
如分析人士指出的一样,在整个油脂市场,豆油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它的涨跌都会让其它品类的油脂受到影响。而豆油的原料大豆,在国产与进口的话题上屡有纷争。
记者查阅海关总署2014年1月份至2015年1月份发布的进出口主要商品数据发现,在这13个月的时间里,大豆进口高增长的态势一直在延续,大多数的时间里,无论是进口数量还是金额,均有超过10%以上的增长额。
而从记者走访卖场的情况来看,销售员对于豆油的价格情况并不愿意多说,不过,却提醒:“有促销活动的商品要看好日期,有些是临期产品”,销售员介绍的同时,还极力推荐称,如果要选购食用油,不妨考虑橄榄油等小品类的油种。
简爱华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消费者对橄榄油等小品类油的推崇主要是健康意识增强及送礼需求所致。春节期间送礼需求增多,以橄榄油等小众油品饱含送礼和健康双重含义,为不少消费者所选择。未来消费者对橄榄油等小品类是一种消费趋势,但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油脂市场依旧是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主流品牌占据主导地位。”(来源:证券日报)
黑龙江部分稻米市场价格上涨较为明显
2015-02-14 11:40 来源:中华粮网
2月9日-2月13日,黑龙江稻米市场一周综述
随着收购粮源持续下降,大部分农户手中余粮已经见底,同时,春节日趋临近,经营性粮食购销、加工企业已陆续停收、停产,虽然政策性依然敞开收购,但入库数量继续减少,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月5日,全省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水稻251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527万吨,增幅26.55%。其中,商品粮107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77万吨,增幅7.75%;政策性收购144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47万吨,增幅45.02%。政策性收购水稻占全省收购水稻总量的57.32%,2月1-5日,全省水稻收购新增量为22万吨,比此前5日收购量30万吨减少8万吨。由于收购粮源大幅减少,尤其是优质粮源锐减,加之节前终端市场需求有所增强,哈尔滨、绥化等地优质稻米市场价格呈现不同程度的明显上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收购优质粮源出现紧张、农户挺价提价心理较重所致;另一方面是节日需求带动,加工企业为履行订单计划与市场占有份额,只能随行就市,提价收购优质水稻,同时由于生产成本高企,优质大米出厂价格水涨船高。整体看,全省稻米市场价格基本维稳,优质稻米价格偏强,但随着春节即将到来,大米市场备货也将结束,同时粮食购销企业暂停经营活动,稻米市场购销将处于冷清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持续到正月十五以后。由于需求的减弱,将给稻米市场供应产生压力。预计,节后大米价格可能面临下行的趋势。
本周省内稻米市场价格
哈尔滨市周边收购新长粒水稻价格在1.68-1.72元/斤,比上涨末价格上涨0.05元/斤左右,水分16%以内,出米率在65-67%,新长粒大米出厂价格在2.35-2.40元/斤,比上周价格上涨0.05元/斤左右;五常加工企业收购稻花香水稻价格在2.00元/斤左右,比上周价格上涨0.10元/斤左右,稻花香大米出厂价格在4.00-4.50元/斤,比上周价格上涨0.50元/斤左右;依兰加工企业收购长粒水稻价格在1.65-1.70元/斤,比上周末价格上涨0.05元/斤左右,出米率68%,水分在16%以内,长粒大米出厂价格在2.30-2.35元/斤;方正收购新长粒水稻价格在1.65-1.70元/斤,比上周末价格上涨0.05元/斤左右,水分在16%以内,出米率在65%,新大米出厂价格在2.35-2.40元/斤,均比上周末价格上涨0.05元/斤左右;尚志收购新长粒水稻价格在1.65-1.70元/斤,水分在15-16%,新长粒大米出厂价格在2.35-2.40元/斤,均比上周末价格上涨0.10元/斤左右。
齐齐哈尔地区:齐齐哈尔周边地区新长粒水稻收购价格在1.58-1.62元/斤,均比上周末价格上涨0.05元/斤左右,新长粒大米出厂价格在2.30-2.35元/斤;收购圆粒水稻价格在1.50-1.55元/斤,出米率68-69%,水分16%以内,圆粒大米出厂价格在2.15-2.17元/斤,比上周价格上涨0.05元/斤左右。泰来收购新长粒水稻价格在1.65-1.68元/斤,比上周价格上涨0.03元/斤左右,水分在16%以内,出米率在67%左右;依安收购新圆粒水稻在1.48-1.52元/斤,水分在16%以内,出米率在68-69%。
佳木斯地区:佳木斯周边新圆粒水稻收购价1.49-1.56元/斤,水分在16%以内,出米率68-69%,新圆粒大米出厂价格2.05-2.15元/斤,新长粒水稻收购在1.55-1.60元/斤,新长粒大米出厂价格在2.30-2.35元/斤;富锦新圆粒水稻收购价格在1.48-1.55元/斤,水分16%以内,出米率67-68%;桦川收购新圆粒水稻价格在1.52-1.55元/斤,水分17%以内,出米率68-69%,新圆粒大米出厂价格在2.12-2.15元/斤,比上周价格上涨0.02元/斤左右,收购新长粒水稻价格在1.55-1.58元/斤,水分16%以内,出米率64%,新长粒大米出厂价格在2.30-2.35元/斤;建三江新圆粒水稻收购价格1.50-1.55元/斤,出米率68-69%,水分16%以内,新圆粒大米出厂价格在2.08-2.13元/斤。
绥化地区:绥棱收购新圆粒水稻价格1.57-1.60元/斤,水分16%以内,出米率68-69%,新圆粒大米出厂价格在2.20-2.25元/斤,比上周价格上涨0.05-0.10元/斤;收购新长粒水稻价格在1.65-1.70元/斤,比上周价格上涨0.05元/斤左右,水分在15-16%,出米率在67-68%,新长粒大米出厂价格在2.40-2.45元/斤,比上周价格上涨0.10元/斤左右;庆安收购新圆粒水稻价格1.55-1.60元/斤,水分16%以内,出米率68-69%,比上周价格上涨0.05元/斤左右,新圆粒大米出厂价格在2.20-2.25元/斤,比上周价格上涨0.05-0.10元/斤。
鸡西地区:密山加工企业收购新圆粒水稻价格在1.49-1.55元/斤,出米率68-70%,水分15-16%;虎林加工企业收购新水稻价格在1.48-1.55元/斤,水分16%以内,出米率68-69%,新大米出厂价格在2.08-2.13元/斤。
本周省内大米批发价格
哈尔滨市辖区粮食批发市场交易量有所扩大,价格上涨,主要是优质大米上涨的带动。其中,金谷粮油批发市场大米平均价格为2.63元/斤,比上周末价格上涨0.16元/斤;信义粮油批发市场大米平均价格为2.60元/斤,比上周末价格上涨0.15元/斤;哈达粮食批发市场大米平均价格为2.50元/斤,比上周末价格末价格上涨0.10元/斤;润恒物流有限公司大米平均价格2.40元/斤,比上周末价格上涨0.20元/斤。
本周省内集贸大米价格
全省各地集贸市场大米供应品种多,优质品种需求较旺,价格稳中有涨。其中,哈尔滨市:普通长粒米为2.80-3.20元/斤,圆粒大米2.30-2.50元/斤,均与上周末价格持平;齐齐哈尔市:普通长粒米为2.70-3.20元/斤,圆粒大米为2.30-2.40元/斤,均与上周末价格持平;牡丹江市:普通长粒为2.80-3.00元/斤,圆粒为2.30-2.40元/斤,均与上周末价格持平;佳木斯市:普通长粒米为2.70-3.00元/斤,圆粒米等为2.30-2.40元/斤,均与上周末价格持平。
国内粳稻米市场预测分析
目前,国内粳稻市场购销趋向清淡,粳米市场活跃程度有所降低,优质稻米价格有所攀升。
一是临储收购政策主导市场,粳稻收购以国有企业为主,且政策性收购所占比重也较大,随着农户手中余粮下降较快,收购进度也进一步放慢,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385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39万吨,增幅为27.85%。2014-2015年度粳稻收购进度同比加快,原因主要是2014年新季粳稻收购价格比上年提高0.05元/斤,即1.55元/斤,调动农户卖粮积极性,此外,临储收购
新粮较往年有所提前,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收购库点的日均收购量由高变低;二是春节日趋临近,加工企业节前备货以及节后用于生产的库存基本均已备齐,及受制于获利不佳,采购积极性有所降低。由于粳稻市场供应较为充足,虽然优质粳稻米价格偏强,但难以带动整体粳稻米价格上涨。总之,国内粳稻市场价格存在着较大差别,同时粳米产品价位繁多,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以及缺乏集团性采购,价格呈现“普稳优强”的格局。
预计,春节将至,国内粳稻市场购销量将会逐渐下降,政策性收购尚未结束,继续支持粳稻市场价格平稳运行;节后随着农户手中余粮明显减少,及年味未尽,短期内市场购销处于平静状态,市场价格不会有变化,正月十五以后将逐渐恢复正常购销活动,“稻强米弱”的格局可能依旧,但“优质优价”将有所体现。
国内市场对进口小麦需求持续减少
2015-02-11 10:33 来源:国际商报
2014年我国进口小麦数量低于2013年,达到近4年来的次低水平,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小麦进口量约在250万~300万吨。
进口量有所下降
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共进口小麦297.2万吨,低于2013年550.7万吨的进口量,同比下降46.03%。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内2013年产小麦品质不理想,难以满足制粉企业需求,因此2014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小麦数量较大,1~6月份共进口255.51万吨。在高产高质的2014年小麦上市后,小麦进口节奏放缓,7~12月份共进口41.69万吨,整体呈现“上半年多,下半年少”的特点。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共进口澳大利亚小麦139.76万吨,占全年进口量的47.01%;进口美国小麦86.33万吨,占进口量的29.04%;进口加拿大小麦41.09万吨,占进口量的13.82%;进口哈萨克斯坦小麦25.11万吨,占进口量的8.45%。澳大利亚超过美国成为我国小麦的最大进口国,且进口国小麦数量占比更加均匀。
记者了解到,2014年我国共进口小麦297.2万吨,低于2013年的550.7万吨,也低于2012年的368.86万吨,是近4年来的次低水平。2013年小麦在生长期内遇到恶劣天气导致品质下滑,加大了对国外优质小麦的进口需求,当年小麦进口数量增幅明显。截至目前,主产区新季小麦长势良好,偏旱地区在可控范围内,有望继续丰产,预计2015年进口量在250万~300万吨。
企业高价争抢进口配额
近日,《国家临时存储粮食(进口小麦)竞价销售交易细则》公布,1月21日进行进口小麦竞价销售,销售国家临储进口小麦13.9万吨(福建),这意味着为确保节日市场供应,国家临储进口小麦会不断进入市场。
有市场人士认为,由于进口小麦质量优良,性价比较高,国家临储进口小麦重返拍卖市场,有效地缓和了优质小麦市场供求偏紧的局面。而国产优质小麦受此影响,一直坚挺的市场价格出现了下滑,前期制粉企业花费高成本拿到的小麦进口配额“含金量”大大缩水。国家临储进口小麦拍卖的重新开启,使得为争抢进口配额而疯狂、任性抢拍的制粉企业感到无奈与尴尬。
据了解,1月上旬的国家小麦专场拍卖,由于拍卖与进口配额挂钩,制粉企业参拍积极性高涨,一些企业甚至不惜高价抢拍,使得小麦竞拍成交价高出市场正常价格每吨数百元,企业为得到配额可谓付出代价高企。制粉企业为了早日拿到小麦进口配额,部分企业已按交易程序办理一部分提货手续。有些地方,制粉企业甚至被迫接受100元/吨以上的出库费用,有的存粮库点要加价150元/吨。随着春节的临近,制粉企业面粉销售情况虽有所好转,但面粉出厂价格基本维持稳定,由于麸皮价格偏弱运行,企业加工利润可怜,再消化这些高成本抢拍小麦无疑是雪上加霜。
农业要闻:临储进口小麦成交率21.42%
2015-02-12 10:05 来源:中华粮网
临储进口小麦成交率21.42%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于2月11日举行的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竞价销售交易会顺利结束。本次交易会计划销售存储于福建的2013年美2号软红冬麦37810吨,实际成交8098吨,成交率21.42%,成交价2460元/吨。
临储菜籽油拍卖成交率4.15%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于2月11日举行的国家临时存储菜籽油竞价销售交易会顺利结束。本次交易会计划销售2010年菜籽油9629吨,实际成交400吨,成交率4.15%,成交价5800元/吨。其中,安徽计划销售2010年菜籽油1156吨,实际成交400吨,成交率34.6%,成交价5800元/吨;江西计划销售2010年菜籽油8473吨,全部流拍。
玉米华北市场存在补涨需求
2015-02-14 09:58 来源:光大期货
随着春节临近,玉米深加工及饲料消费企业暂停玉米采购,玉米现货市场提前休市。期货市场因缺乏新消息刺激,玉米期价也陷入盘整格局。
收储进度加快 玉米快速上行
今年年初,随着临储玉米收购启动,东北临储玉米收购进度持续加快。春节前国储玉米收购总量占东北玉米总产的五成以上。元旦后至春节前,产区农户积极将手中玉米销售给国储代收企业。玉米现货市场中,优质玉米粮源主要集中在贸易商和临储库,玉米现货市场供应再次出现偏紧的局面。
现货价格方面,在东北玉米加快收购的利多因素影响下,东北玉米现货价格在春节前也出现了一波快速拉涨行情,华北玉米因缺乏政策支撑价格跟涨。截至2月12日,长春二等玉米进厂价达到2270元/吨,较1月末上涨20元/吨。与东北玉米相比,华北玉米涨势趋缓,贸易商及玉米收购企业普遍预计春节后华北玉米存在补涨要求。
节后玉米难储存 优质玉米价格优势显现
在国储玉米快速收购的同时,东北玉米霉变高及优质粮源稀缺的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2月中旬,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农户售粮进度达到8-9成,容重685以上的粮源收购成本已经达到2220-2230元/吨,其中霉变比例为2%。这一价格较2月初累计上涨40元/吨。
市场调研显示,目前吉林玉米主流霉变比例已经达到7%-10%,水分多在25%左右。由于今年暖冬天气影响,春节前现货玉米已发浮霉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地趴粮,篓子玉米的浮霉情况也有增加趋势。今年春节过后,气温还将快速攀升,预计东北玉米霉变情况不断加重,不同品种玉米价差也将逐步扩大。春节后,哈尔滨当地普通品质玉米和乳猪料玉米价差或将超过200元/吨的去年同期水平。
节后警惕进口玉米到货冲击
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我国南方港口玉米库存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目前,广东港口玉米库存仅40余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0万吨减少近一半。与去年相比,今年1月国内饲料消费持续下滑,2月部分饲料企业销售较1月环比继续下滑2-3成。另外,今年国储收购政策取消了北粮南运的运费补贴140元/吨,这使得北方玉米贸易商向南方发运玉米积极性下降。节前,南方港口玉米到货量也快速下行。
春节后,玉米现货市场还面临4月30日临储玉米收购期截止及低价进口玉米集中到货的冲击。
笔者预计,在优质玉米价格保持坚挺的同时,高霉变玉米价格将面临调整风险。因此,对于玉米深加工及饲料企业来说,节后可继续加大优质玉米采购力度,并寻找玉米期货市场的高位卖出保值机会。
区域行情:2月14日湖北地区菜油最新价格行情
2015-02-14 11:06 来源:中华油脂网
据市场监测,2月14日,湖北菜油价格行情平稳。国产菜油基本有价无市,国产四级菜油报价一般在8100-8300元/吨左右,厂家基本停止生产,市场上主要是销售进口菜油。宜昌当阳地区国产进口菜油价格6300-6350元/吨,较昨日持平;宜昌菜油价格6350元/吨,较昨日持平;荆州沙市地区菜油报价6300元/吨,较昨日持平。荆门周边地区菜油价格6300-6350元/吨,较昨日持平;襄阳老河口奥星公司国产四级浸出菜油出厂报价8000元/吨,进口菜油出厂报价6350元/吨,较昨日持平;潜江地区菜油出厂报价6300-6350元/吨,较昨日持平。
油脂快讯:我国油菜品质创历史最好水平
2015-02-12 10:08 来源:中华粮网
我国油菜品质创历史最好水平 从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2014年度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油菜品质创历史最好水平,呈现“两提高”、“双降低”的特点,即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提高,芥酸和硫甙含量降低。与产业体系实施以来7年平均值相比,2014年油菜双低达标率高出13.98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纪录,含油量高出平均值0.7个百分点,抗营养物质芥酸低于平均值2.41个百分点,硫甙低于平均14.22微摩尔每克,蛋白质高出平均值0.61个百分点。按生态区域来看,长江下游双低油菜籽达标率最高,长江中游次之,长江上游最低,本年度硫甙和芥酸单项达标率均为80.99%。
CBOT农产品期价11日涨跌不一 芝加哥农产品期货市场11日玉米下跌,大豆和小麦期价则出现了技术性反弹。美国能源信息署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2月6日的一周,美国乙醇产量为每天96.1万桶,比前一周提高了1.3万桶,相当于消耗了1.09亿蒲式耳玉米。但同期美国乙醇库存也上升了1%,达到近年来的高点,令市场对未来乙醇生产消耗玉米数量不敢乐观。
政策快报:银监办:政策性粮油抵质押贷款业务风险提示
2015-02-14 10:06 来源:中华粮网
银监办:政策性粮油抵质押贷款业务风险提示 近年来,多省份发生了粮食企业以其代为保管的中央政策性粮油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抵质押贷款导致纠纷和风险的事件。为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防范相关业务风险,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下发《关于对以中央政策性粮油办理抵质押贷款业务进行风险提示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中央储备粮油;承储企业不得以中央储备粮油对外进行担保或者对外清偿债务。
通知要求,对粮油企业以库存粮油申请办理抵质押贷款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做好尽职调查,认真核实拟抵质押粮油的权属,防范相关法律风险。对于无法确定是否为中央政策性粮油的,应向有关中央储备粮直属库进行核实,由其出具书面确认证明后再行办理。同时,各银监局应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防范粮油抵质押贷款业务风险。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省级分公司沟通联系后,向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当地中央储备粮直属库名单及联系方式。
我国秋粮收购总量1.71亿吨 据统计,截至2月10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2821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52万吨;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388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58万吨;内蒙古、黑龙江等5个大豆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大豆17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26万吨。
USDA2月供需报告:全球小麦库存超预期
2015-02-11 10:11 来源:中华粮网
2015年2月10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最新农产品月度供需报告。
小麦:美国14/15年度小麦年终库存预测本月上调500万蒲式耳,主要是因为出口用量下降多于进口量的减少。预计进口量下调200万蒲式耳至1.6亿蒲式耳。预计出口下调250万蒲式耳,至9亿蒲式耳,来自欧元的压力以及近期美元不断走强,使得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期末库存增加至6.92亿蒲式耳。预测农场季度平均价格区间为每蒲式耳5.85至6.15美元,上限下调15美分,下限下调5美分。价格下降反映美国小麦竞争力的下降。
本月全球14/15年度小麦供应量上调330万吨,由于产量和期初库存的增加。全球小麦产量仍旧维持创纪录水平并且上调170万吨,其中阿根廷和哈萨克斯坦分别上调50万吨。阿根廷产量上调反映最新的收获情况。哈萨克斯坦产量增加来自近期官方数据。土耳其小麦产量上调30万吨,基于对多年产量数据的调整。乌克兰产量上调30万吨,基于政府最新数据。期初库存也上调170万吨,大部分由于土耳其多年数据调整。
全球小麦14/15年度贸易量上调,受供应量和需求增加影响,出口上调90万吨。欧盟各国出口上调100万吨,阿根廷和巴西出口各上调50万吨。欧盟各国出口上调得益于销售进度加快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价格。阿根廷那个出口上调,因为作物产量增加,巴西出口增加受助于出口装船进度加快。澳大利亚下调50万吨部分抵消以上增加。埃及进口增加50万吨;菲律宾、沙特阿拉伯以及斯里兰卡分别上调20万吨。部分抵消的包括孟加拉国、巴西以及土耳其分别减少30万吨。所有的进口数据变化都显示了最新的贸易进程。
全球小麦2014/15年度消费量上调150万吨,主要是饲用量和食用量增加。埃及和俄罗斯食用量增加,分别上涨50万吨。土耳其饲用量上调40万吨。部分抵消的包括,加拿大和巴西饲用量分别下调50万吨和30万吨。年终库存预测上降190万吨,其中主要土耳其增加130万吨,由于历年产量数据的调整。
粗粮:本月预测美国14/15年度饲用谷物年终库存较上月预测下降,主要是玉米、高粱和大麦。玉米占减少的大部分,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量上调7500万蒲式耳,因EIA2015年较高的石油消费量预测。玉米饲用和调整用量预计下调2500万吨。预测美国14/15年度玉米年终库存量下调5000万蒲式耳。预测美国13/14年度玉米农场年度平均价格为每蒲式耳3.4至3.9美元,上下限各下调5美分。
本月2014/15年度高粱和大麦供应量和使用量数据的调整主要是两种作物贸易量预期调整影响。高粱出口上调3000万蒲式耳,因至中国出口销售需求强劲。预计高粱饲用和调整用量下调1000万蒲式耳,食用量和种用量以及工业用量下调1500万蒲式耳。高粱期末库存预计下调500万吨。高粱农场年度平均价格为每蒲式耳3.55美元至4.05美元,上下限各下调5美分。预计大麦进口下调1000万蒲式耳,主要因为贸易疲软。饲用和调整用量以及期末库存量都下调500万蒲式耳。大麦农场年度平均价格为每蒲式耳5.05美元至5.45美元。
全球14/15年度粗粮供应量预测上调500万吨,主要是乌克兰和阿根廷玉米产量增加以及南非、阿根廷和巴西玉米期初库存增加。南非2014/15年度期初库存增加反映了2013/14年度出口以及2013/14年度产量向上的调整。阿根廷和巴西2014/14年度玉米产量也均向上调整。14/15年度玉米产量增加变化最大的是乌克兰产量增加150万吨,基于最新的政府数据。2014/15年度阿根廷玉米产量上调100万吨,反映了良好的作物生长条件。印度玉米产量上调50万吨,欧盟各国、哈萨克斯坦、墨西哥和土耳其分别上调20万吨。俄罗斯玉米产量下调50万吨。其他谷物产量调整大体抵消,阿根廷高粱产量上调,墨西哥下调。俄罗斯大麦和燕麦产量增加,黑麦产量增加。
全球玉米14/15年度谷物消费量上调480万吨,除美国之外各国消费量上调430万吨。主要增加包括欧盟各国玉米饲用量上调100万吨,中国高粱饲用量上调80万吨。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和土耳其玉米使用量也增加。墨西哥高粱饲用量下调。全球14/15年度谷物贸易量上调,其中欧盟各国、加拿大和中国玉米进口增加。中国高粱进口增加。阿根廷、乌克兰和南非玉米出口增加,但俄罗斯下调。除了美国,阿根廷高粱出口也上调。全球14/15年度粗粮谷物和玉米期末库存量小幅上调。
稻米:本月对美国14/15年度稻米供应数据进行微调整。稻米进口上调100万英担至2300万英担。出口预测维持不变在1.03亿英担。14/15年度稻米期末库存上调100万英担至近4200万英担。
预测稻米季度平均价格区间为每英担11.90至12.50美元,上限下调20美分,下限上涨20美分,中间值较上月维持不变仍为每英担12.20美分。
全球14/15年度稻米产量、使用量较上月小幅下调。全球14/15年度稻米产量预测达4.746亿吨,较上月下降90万吨。其中降幅较大的为泰国和柬埔寨部分被斯里兰卡和伊朗增加抵消。泰国14/15年度稻米下调100万吨至1950万吨,主要是受干旱季节以及中部地区可灌溉水减少的影响。14/15年度泰国稻米产量预计将为06/07年度以来最低水平。全球稻米消费量较上月消费下调。全球贸易量下调40万吨,主要是泰国和柬埔寨的减少。全球期末库存量下调80万吨至9820万吨,大部分是因为泰国的下调,部分被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增加抵消。泰国14/15年度期末库存下调140万吨至960万吨,2011/12年度以来最低水平。巴基斯坦14/15年度期末库存上调50万吨,因为13/14年度出口减少。
油籽:美国大豆供应量上调1000万蒲式耳至40.86亿蒲式耳,主要由于预估进口上调。预计14/15年大豆出口量17.9亿蒲式耳,上调2000万蒲式耳,反映了自1月起装船速度创历史纪录。大豆压榨量上调1500万蒲式耳至17.95亿蒲式耳,主要由于国内豆粕消费量增加,和预估肉类产量增加相符。豆油产量增加主要由于压榨量增加抵消了低出油率。豆油产量增加,出口量减少,预计期末库存15.05亿磅,上调7500万磅。大豆期末库存预计3.85亿蒲式耳,较上月
下调2500万蒲式耳。
14/15年季节平均大豆价格预估范围持平于9.45-10.95美元/蒲式耳。豆粕价格预计350-390美元/短吨,上下限各上调10美元/短吨。豆油价格预计在30-40美分/磅,上下限各下调1美分/磅。
预计14/15年全球油籽产量创历史纪录,达到5.321亿吨,较上月小幅下调。全球大豆产量上调70万吨至历史纪录水平3.151亿吨。预计阿根廷大豆产量将有所提高,主要由于天气潮湿,温度适宜。预计大豆产量创历史纪录达到5600万吨,上调100万吨。大豆产量上调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和乌克兰。预计巴西大豆产量9450万吨,下调100万吨,主要由于东部作物生长区降雨有限导致单产下调。葵花籽本月变化包括俄罗斯和印度产量下调,部分抵消乌克兰产量上调。印度葡萄籽产量达到690万吨。其他变化包括,印度花生产量下调,阿根廷花生产量上调,巴基斯坦棉籽产量上调。由于洪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下调。
全球大豆及大豆产品供应和使用情况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和俄罗斯压榨量和出口量增加,俄罗斯和美国大豆进口量增加,印度豆粕出口量减少。全球油籽库存量预计下调,主要反应了巴西和美国大豆库存量减少以及加拿大和印度葡萄籽库存量减少。
白糖:本月预计14/15年美国白糖供应和使用情况较上月持平。预计从墨西哥进口的白糖数量在160.2万吨。期末库存为166.6万吨。库存使用比为13.6%。本月预计14/15年墨西哥白糖供应和使用情况较上月持平。
棉花:本月预计14/15年美国棉花工厂使用量下调,出口量上调。预计产量和总供应量持平。
工厂使用量下调150,000包至365万包,反映了自12月份以来消费量放缓。美国出口量上调700,000包至1070万包,主要由于再过去四周出口销售量大约达到200万包,除美国之外的国家需求中高档棉花强劲。出口份额占全球的31%,创美国四季度以来最高。预计期末库存达到420万包,较上月下调50万包。预计市场平均价格61美分,中间值每磅下调0.5美分。
本月预计产量小幅增加和消费量大幅减少将导致期末库存增加120万包。产量增加主要由于巴基斯坦增产。消费量减少的国家是中国和美国,增加的国家是越南和印尼。数据持续暗示全球消费疲软主要反映在棉花价格低廉,主要由于手工纤维价格下降。全球贸易量小幅增加,因为预计中国进口量增加300,000包。出口量增加的国家有美国和巴基斯坦,部分抵消出口量减少的国家印度。全球期末库存预计达到1.1万包。(来源:大商所)